一
在呼和浩特地区,过去有一家名叫“三空正骨”医院,许多人都知道,都称赞人家技艺高超。
最早知道三空正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听我姐姐讲的,是关于我二外甥在他们村(当时呼市西郊)闯祸的故事,距离现在快40年了。
这个故事,现在听起来也感觉很痛。那时,我二外甥也大约十岁左右,有一天,他们“大队”要成立“育红班”(当时幼儿园的另一种叫法),拉回了一些活动器材,有的安好了,有的还没安好。就吸引了一帮大、小孩子。我二外甥从小就淘,他这次就站到了类似一个旋转木马那样的活动器械上,等这器械一快速转开,他就有些头晕,大喊着“快让开,我往下跳呀!”结果没等旁边围观的更小的小孩子散开,他就跳了下来,正好跳到一个孩子小腿上,这可怜的孩子当时小腿骨就骨折了,白森森的骨头茬子穿了出来,鲜血湿透了棉裤……
儿子闯下大祸,我姐夫、姐姐把这孩医院。
第一次没接好,正骨医生用手重新把骨头捏开,把那小孩疼的死去活来。最终,小孩的腿骨接的一点都没有问题,走路也看不出来。
二
“三空正骨”的“三空”,乍一听,好像带点佛教味,因为佛教有“四大皆空”的说法,这是“三空”,差“一空”;实际上,三空正骨和佛教并没有关系,是根据他这个正骨世家所居住的村名得来的。“三空”位于呼和浩特的东南部,现在属赛罕区金河镇管辖。过去“三空”亦作“三困”;三空有南北两个村子,南面的是前三空,北面的是后三空。后来人们嫌这个名字不好听,不吉利,于是就改名为“三富”。三空正骨的李家就住在后三空,也就是现在的后三富。
多少年来,“三空”的“接骨”出了名,人们叫习惯了,也就没有改成“三富”正骨,仍然称“三空”正骨。三空正骨最出名的当属已经去世的李枝大夫(~)。
李枝家祖代相传接骨医术,是个接骨世家。李家祖籍山西省祁县陶石堡村,后世迁来呼和浩特,定居后三空村。李枝这一辈是来到三空的第6代。18岁的李枝就开始出去为人接骨,20岁就成了一位出名的中医正骨医生,到年去世,行医60多年。
相传,李家老辈勤劳善良,日子过得不错。有一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有位衣衫褴褛贫病交加的老人摔倒在李家门前。李家人把老人抬回家中,收留了老人,等老人养好了伤病,临走时又给拿上干粮和一件旧皮袄相送。临分手时,老人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接骨的方子作为报答。老人走后,李家人虽得到了秘方,但还是不敢行医诊治,毕竟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弄不好会耽误病人治疗。后来,他们就用折断或削断的高粱杆做试验,涂敷上接骨药,据传说果然有效,这样,李家才开始为人接骨。
在清朝时候,归化城外东南三空的“接骨匠”就已经出名了。周围的村庄乃至几百里外的人,凡有跌打损伤都来三空请“接骨匠”。李家远离城镇,世代务农,没有读书人,接骨术却代代相传,每个男孩子都要学习这一技术,但最出名的往往是长子。因为长子必定最先学会“接骨术”,最先为人正骨,也就先出名。李枝这一支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他祖父是弟兄中的老大,他父亲李浩元又是他祖父的长子。
李浩元有六个儿子,李枝是老四。他小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他是由大哥李仙传授的接骨术。他18岁开始出去为人接骨。后来,李仙主持家务,成了当家人。此后,凡是来人请看病,他一律让老四李枝去医治,这就使李枝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医术越来越精湛,名声也越来越大。
年,25岁的李枝搬离三空,住到城里,专门从事正骨业,成了李家第一位职业医师。
李枝行医声誉很高,曾经收到不少匾额。每一块匾额的来历,就是一则生动的故事,也是一个疑难病例的医案。遗憾的是,这些牌匾都在“文革”中被毁掉了。
李枝最出名的医案是给归绥市长接好了骨。年,国民党归绥市长王志彬胫腓骨(小腿里的两根骨头)中段骨折。经省立和当时医院(原址位于今昭君大酒店)诊断,须手术正骨。这种方法就是要手术切开皮肉,把骨头茬口对住,再打上金属卡子;等骨头长住以后再手术取出金属卡子。本来骨折就已经很痛苦了,治疗还要至少做两次手术,王志彬不愿意受这样的罪,就请李枝治疗。
也可能是对李枝的医术半信半疑,等李枝来到王志彬家,王志彬既不出示X光照片,又不告诉照相的结果。李枝就他的患处用手触摸,诊断出骨折的具体位置,连骨头茬子的朝向都诊断了个一清二楚,和X光片显示的完全一致,王志彬感到骇然,便消除了疑虑,放心地让李枝给他治疗。后来,李枝不仅给他接好了断骨,而且没有留下后遗症。王志彬很感激,于是给李枝送了一块“妙手回春”的大匾,这件事在当时成了轰动归绥地区的一大新闻。
年,李枝响应号召,积极倡导并与其他私人医生共同集资,在今玉泉区创办了大北街联合诊疗所,任副所长;年在诊所医院,任院长;医院经政府批医院,任副院长。由于骨科病员不断增加,李枝深感医院,中医正骨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满足患者的要求。遂于年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在玉泉区得胜街“大盛魁”旧址成立了拥有80张床医院,出任院长。医院成立后,病员激增,病人不仅来自区内,还来自邻近的河北、山西、宁夏、东北等地。在那里,年逾花甲的李枝治愈了大量的骨伤病人,留下了一个个近乎传奇的故事。
年,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牧民阿西扎布骑马摔伤,右肩关节部骨折,当时没整复好,四个月后右肩肌肉萎缩,才慕名前来就医。李枝诊断后,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重新揪开患部,再次进行正骨。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患者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年,和林格尔县东营子村25岁的农民任二挠,从三丈多高的树上摔下来,右臂骨折,经过别的地方的治疗,患臂畸形难愈合,手关节僵直不能握物,胳膊抬不起来,丧失了劳动能力。年2月,医院诊治。李枝带领着徒弟,把患者的右臂重新掰断,然后用手法矫正复位。经过多天的治疗,患者痊愈。当患者见到自己的手掌又能伸到眼前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年2月的一天,呼和浩特市百货公司搬运工人于老小卸货时将腰扭伤,当时瘫倒在地上,医院。几位外科大夫反复诊断,找不到患位,就去请来李枝。李老先生问明病因,仔细地检查,然后叫家人把患者架直,他按摩患者的脚后跟跟腱部。李老先生累得满头大汗,十分钟后患者就能行走自如了。
李枝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对病人一视同仁,认真负责,态度和蔼,患者和社会各界有口皆碑。当年,新华社、《健康报》报社的记者曾经多次采访过他,多家报纸期刊报道过他的文章,他的事迹还传到了国外。
三
“文革”期间,这位年近七旬的名医被赶回农村,他被迫回到阔别40多年的家乡后三空,意外地给家乡带来了繁荣。病人相继而至,小小的村子热闹了起来,大车、小车、拖拉机拉着病人挤满了村庄。起初,大队抽出专人接诊审批患者就医。病人除来自周边城乡,还有各盟市及区外等地的病患。到后来大队成立的医务所实在容纳不下这么多病人,于是李枝就被请到八拜公社防治院,专门开设了骨科门诊,并且占用社员的房屋开设家庭病房。病房的床位达40多张,分散在各家各户。年逾古稀的他,走东家串西家地为患者治疗着疾患。
一直以来,我国人民对于“秘籍”、“秘方”都十分崇拜,甚至有些迷信。三空正骨的扬名,一方面不排除接骨秘方的作用,另外,还是多年来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上世纪50年代,李枝老先生就向国家献出了祖传的接骨秘方,此后,呼市中药制药厂就用这个方子生产了“李氏接骨丹”,并远销东南亚地区。可是呢,以后就没有以后了。从前,以李枝、李秉文父子为代表的三空正骨大夫具有十分深厚的“功夫”,在没有或X光机没有普及的年代,他们就能够用手摸来判断骨折的位置和程度,并且还能凭感觉把骨头的茬口“拿捏”得严丝合缝,如果骨头接的不好,他们还能用手把骨头重新掰断、捏开,再重新接好,这些上文的医案都有记录。当时他们手上的功夫真是了得,手指头像小棒槌般粗细,肯定也非常有力道,真是像武侠小说里的分筋错骨手。
如今,包括三空正骨等这些传奇渐渐远去了,逐渐变成了老年人心中模糊的记忆,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也原来越边缘化了。
友情提醒,现在呼和浩特的“三空正骨”有差不多十来家,小编也弄不清楚哪家正宗,哪家最好了。
▲李枝
▲三空正骨第7代传人,李枝儿子李秉文老先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