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3日,医院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之一、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朱惠芳同志因病去世,享年86岁。
一代名医,倏忽陨落!整骨同仁,痛失良师益友;骨伤患者,痛失性命救星。
清明时节,哀思缠绵……
蓦然回首,先师过世已半年有余。忆往昔侍诊朱老案头时,我年方三五,而今年逾五旬,先师医技尚未全盘吸收之际,恩师却已与世长辞!
清明时节,医院文化长廊,抬头瞥见朱老院长遗像,不禁肝肠寸断,泪眼朦胧。
医院南门,往召文台公园。召文台,文登圣地,当年始皇东巡时,召集文人登台论功颂德,文登因此而得名。年,医院创建后,历经数次搬迁,期间曾落址于此。
年,异地从医八年之后,慕名辗转来医院工作,对院史尚不熟悉的我,在召文台"文登学陈列馆",通过悬挂在展厅的朱老照片与事迹介绍,第一次认识了朱惠芳老院长。初次了解朱惠芳、医院前辈们的丰功伟绩,我无比感奋。希望将来,自己也能像前辈们一样,成为名垂青史的整骨大医。
“文登学陈列馆”现已变为“文登名士馆”
孙竹庭的“整骨八法”
年,医院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攻关课题“朱惠芳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我受院领导委托,承担了主要研究任务,从此与朱老朝夕相处三年之久,临证跟诊,撰写了《朱惠芳成才之路综述报告》、《朱惠芳临证经验综述报告》、《朱惠芳学术思想综述报告》等长达6万余字,整理典型医案多个,用数码相机翻拍X线片余张,一方面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另一方面得遇良师,受益颇多。
年,朱惠芳与先师孙竹庭等30余位同事,一起创办了医院。创建初期,医院承袭“孙氏整骨”医术。“孙氏整骨”主要收治闭合性骨干或近骨端部位的骨折及软组织挫伤,治疗骨折的手段主要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烫黄酒送服接骨药、睡热炕发汗,土炕就是病床。于是有人编出了顺口溜:“提酒壶、搬柴草,终日忙得不得了。护理人员改了行,变成烧炕烫酒的老婆娘”。
朱惠芳的“整骨十二法”
作为孙氏整骨传人,朱惠芳与同事们一起,一方面挖掘、整理、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科经验,另一方面对“孙氏整骨”医术进行改良:对孙氏接骨药等祖传秘方进行了实验研究,以鸡爪骨代替人乳炙虎骨;不拘泥于单纯夹板固定骨折,他引领专业人员引进、吸收现代医学技术,购买X光机、学习麻醉技术、骨折内固定技术,开展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切开复位内固定,肢体畸形矫正、先天性髋脱位切开复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断肢再植、人工骨关节置换、吻合血管游离骨移植、带游离皮瓣骨移植、椎板减压侧前路手术等手术,在其担任院长10年间,确立了“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能中不西,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将医院建成“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开拓专科建设,将大骨伤科分化为四肢创伤科、创伤整复科、骨手显微外科、骨关节科、脊柱脊髓科、小儿科、康复科等等。医院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朱老从事中医骨伤科医、教、研工作50余载,他重视整骨手法研究,将整骨八法发展成为整骨十二法;他崇尚微创技术,认为中医治疗骨折的最大优势在于微创;他倡导中医骨伤科学现代化,把现代科学要素整合到学科理论中,将传统的中医骨伤科发展成为衷中参西、中西兼顾的现代中医骨伤科。
朱老一生,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刻苦学习的一生。退休后,仍苦学不辍,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浩如烟海的中文书籍不能满足朱老的求知欲望,为了学习骨伤科先进理论与技术,他苦学英语,注重从外文文献中汲取精华。第一次去朱老故居,朱老案头的英文骨科专著以及新概念英语DVD光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于注重学习、与时俱进,朱老拥有医学家与哲学家的双重洞察力。作为创始人和奠基者,他终医院,为医院的诸多业绩而喜、医院的发展瓶颈而忧。医院地处胶东一隅,交通不便、辐射范围受限。医院蜚声海内外,来院患者越来越多,年启用的5万平米新病房大楼也容纳不下络绎不绝的病人,古稀之年的朱老敏锐的意识到,医院应该异地办院,扩大规模,更好地为广大骨伤患者服务。其时正值年,文登整骨建院50周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年,某一日夕阳西下时,凭高远眺,医院风光如画,美固然美,却小之又小。
受朱老思想影响,
我有感而发,
填词一首:
桂枝香·整骨小西湖登临送目,正春暖花开,风和日丽。
召文仙台南矗,坐拥宝地。
夕阳熔金余辉里,小西湖、美艳多姿。
宏图难绘,波光粼粼,垂柳依依。
五十年、前仆后继,
创整骨名牌,四海皆知。
叹一勺西湖水,能分几碗。
百余专家执刀立,竞才华、各展绝技。
放眼湖外,天高海阔,苍生大医。
医院“小西湖”一隅
本文作者聂伟志在整骨“小西湖”畔
跟随朱老三年,我悟出,朱惠芳学术思想的精华,一言以蔽之,就是“继承创新”。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的整骨手法、微创技术与学术创新是朱惠芳学术思想的灵魂。在朱老的医德学风影响下,医院人才辈出、不绝如缕。我本人从跟师临诊时的一名副主任、主治医师,也逐渐成长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三级主任医师,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地市级科研奖励6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著作3部,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6部。年以来,受山东省卫健委、中管局委托,担任全省中医骨伤科优势技术培训班教员,为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此时,我深刻的认识到,能将朱老的思想、经验传承下去,是我的荣幸,更是我的责任。
朱老说,中医学是一门科学,而创新是科学的灵魂。固守传统中医疗法不变更,绝对不是科学。中医骨伤科工作者应该尊师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既要跟上现代科学的步伐,又不能丧失中医特色。朱老鼓励我们,作为现代中医骨伤科工作者,要衷中参西,站在现代科学的平台上,整合现代科技要素,走中医骨伤科现代化道路,提高接骨疗伤水平,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清明时节,缅怀前贤,
我志愿继承先师遗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卫士!
供稿:聂伟志编辑:陈志昊编审:毕晓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