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西郊骨科
医院骨科
骨科在线
骨科疾病
创伤骨科
骨科手术

历史带上小说游龙江寻找书中的哈尔滨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828/89480.html

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的美誉,城市建筑别具风韵,蜚声中外。早期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各异而又和谐统一,特色鲜明的代表性建筑比比皆是。索菲亚教堂等欧式建筑反映出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涵,极乐寺、文庙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寄托,加之屹立于“面包石路”两侧的不同时期、各种流派的商住楼厦,掩映于绿树红花中的老屋新墅,既给城市建设增添了别样风采,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哈尔滨人文历史环境的多样性。

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播出之后,剧中的人、剧中的景以及当年哈尔滨的世相百态,都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一干对哈尔滨产生浓厚兴趣的读者一样,小编也兴致勃发地“按书索骥”,比照陈玙先生《夜幕下的哈尔滨》的精彩描述,去踏访哈尔滨的旧物新景,去体味哈尔滨的风骨神韵。

景点:索菲亚教堂

小说经典段落

王一民一个人顺着索菲亚教堂向江边走来,一边走一边想:玉旨一郎为什么不和自己在学校谈?也不请自己到家里去?却找了这么一个人多眼杂的地方?

现实位置:道里区兆麟街

圣·索菲亚教堂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年、年两次重建,年落成并保留至今。该教堂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砖石结构呈希腊十字方式,基本属于拜占庭风格;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整座教堂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年,哈尔滨市政府对教堂广场进行了综合整治,红砖、绿顶、金色的十字架是这座教堂的今日模样。如今,这里已成为哈尔滨的著名旅游景点,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四季在广场徜徉,他们或到辟为建筑艺术馆的教堂参观,或在广场留影,或坐在长椅上沉思,或给广场鸽喂食,恍然身处异国。

景点:喇嘛台

小说经典段落

玉旨雄一辞别了关东军驻哈尔滨第三师团司令若山中将,坐上小汽车,驶离大直街,一直向道里寓所开去。小汽车飞过喇嘛台,直奔车站驶去。

现实位置:原址秦家岗中心广场,现在的红博广场

喇嘛台是哈尔滨最负盛名的东正教堂之一,原名圣·尼古拉教堂,亦称中央寺院。教堂于年奠基,年12月竣工,历时1年。

教堂处于火车站向南的坡上最高处,洋葱头式的穹顶高耸入云,气势雄伟。不幸的是,上世纪60、70年代教堂被毁,但近年来重建教堂的呼声很高。

景点:中央大街

小说经典段落

王一民一看,马车已经穿过经纬街,眼看就要进入繁华的中央大街了……这正是繁华的中央大街的尽头,再往前走就是松花江边了。晚餐后出来散步的人正往江边上去,遇上这样的好天气,出来的人就更多一些。如果说地段街是日本人的东洋街的话,这条中央大街则是充满欧洲风味的西洋街道。

现实位置:道里区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特色建筑和饭店集中的地带,年哈尔滨共有饭店多家,主要集中在道里和南岗,其中以中央大街两侧最为密集,共有37家。比较著名的饭店有凡达基、马迭尔、美国饭店、塔道斯、依日力、爱尔密斯、亚道古鲁布、江畔观光亭、小亚道古鲁布、水上饭店、欢迎饭店、迎春饭店、民生饭店、大世界、伦敦饭店、密斯饭店、马尔斯西餐馆、新明饭店。

几十年来,中央大街一直是商业区,经过建国后的公私合营,老店铺有的改了名字,新商厦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漫步在中央大街步行街上,欣赏着各色外国建筑,到华梅西餐厅、马迭尔宾馆买块面包,尝尝酸奶,仍是很多哈尔滨人的假日休闲方式,中央大街也成为哈尔滨的重要商业区和旅游景点之一。

景点:秋林公司、秋林洋行

小说经典段落

王一民站在门房里,隔着窗户向外看。只见两扇大门打开了,开进一辆卡车来。卡车上装着成箱的一面坡啤酒、成摞的秋林洋行食品箱,还有一大块方方正正的人造冰。

现实位置:道里区中央大街

年5月14日,俄国商人秋林在哈尔滨开设了“秋林洋行”,当时算是哈尔滨生意最好的公司,东北的沈阳、长春、大连、营口等地也有其分公司。多年来,秋林公司不仅仅是一座商场,而是哈尔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一个象征。

秋林公司的建筑反映出较强的巴洛克特征,站在大直街上观赏秋林公司,人们会被其舒展的形体、精美的穹顶所吸引。而秋林公司出产的酒糖、大列巴、葡萄酒和红肠,多年来一直是游客争相购买的特产。在外生活的游子,每每想到“里道斯”肠独特的香气,便会勾起对家乡哈尔滨的思念。

景点:日满俱乐部

小说经典段落

《茫茫夜》在日满俱乐部公演的时间快到了,柳絮影本想亲自到卢家请卢淑娟母女来看戏,但她听说大少爷回来了,为了避开“求影”的麻烦,她在公演的前一天请人送到卢家一封信,附有第二天演出的两张招待券,信中诚恳请卢淑娟母女光临。

现实位置:南岗区一曼街

日满俱乐部这座形式活泼、外观漂亮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是哈市一类保护建筑。它建造于年4月,是建筑师日丹诺夫在哈尔滨留存下来的代表作之一。日丹诺夫善于灵活地运用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元素进行建筑设计。因此,出自他之手的建筑呈现出不同流派的风格。当年,在哈尔滨建立的这座日满俱乐部,又称“哈尔滨文化协会”,这里经常举办各种研究会、博览会、报告会。解放以后,这座建筑改为教师俱乐部,后来又成为哈市图书馆科技楼,现在是哈市群众艺术馆。

景点:地德里

小说经典段落

王一民从学生罗世诚的笔记里找到一封信,发现是寄往“哈尔滨市抚顺街地德里一四八号”,下面的寄信地址是“汤原县隔界河”。一看“地德里”三个字心里就明白了,这十有八九就是罗世诚家的住址。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立即赶到地德里,在罗世诚的家中遇到了柳絮影。地德里又名大地包,是中国人聚居的贫民区。而下边的寄信地址又是汤原县隔界河,这个地方已经成了有名的抗日游击区,抗日英雄夏云天的游击队经常在那里出没,最近还上过报纸。王一民一联想到这两点,立刻就感到这封信的分量了。

现实位置:道里区抚顺街附近

七十年后,地德里依然保留着它的名称,但这里早已变成了居民小区,完全没有过去棚户区的样子。这里不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而是道路笔直、民居宽敞。

景点:王麻子膏药铺

小说经典段落

他先来到了王麻子膏药铺那一带。说王麻子膏药铺还用“一带”这个词,是因为那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一大片。

现实位置:道外区富锦街

上世纪20年代末,王麻子膏药创始人王树森来到哈尔滨开张营业,其膏药很有名气。年,在道外区北五道街一带有“真王麻子”、“假王麻子”、“真假王麻子”、“这才是王麻子”等膏药铺林立,再加上王树森的“真正老王麻子”,“王麻子街”全国闻名。乐善好施是王树森和其子王殿元的做人准则,他常说:“别把钱看重,要把病看重。”据说,有一个叫周宝庭的,身无分文,又得了连疮腿,贫病交加,濒临死亡,王树森把他留在店里,为其免费医治。治好后,又因其无处投奔,干脆留在店里帮忙,时间长达4年之久。如今,老王麻子骨科诊所已迁址到南直路,膏药街被一片民居取代。

景点:伪满哈尔滨警察厅

小说经典段落

这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夏日的骄阳正像喷火一样照射着大地。塞上萧一迈出警察厅的大白楼楼门,直觉得阳光刺眼,一阵头晕目眩,好险没有栽倒在那高台阶上。

现实位置:南岗区一曼街

这座建筑建成于年,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欧式古典建筑,当时曾拟作图书馆,未及启用即于年7月被伪满哈尔滨警察厅占用,成为日本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罪恶场所。这也是一座充满了鲜血与抗争的建筑,赵一曼等无数革命志士在这里被关押、刑讯或惨遭杀害,年此处被改为东北烈士纪念馆,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的地方。这座建筑采用轴线对称造型,高高的门柱庄严雄伟,结构和谐统一,楼体涂以乳白色,肃穆中增添了哀伤的情绪。

景点:华乐大舞台

小说经典段落

还没等冬梅回答,卢淑娟就说道,“那也值得高兴成这个样?妈妈不是常领你们上华乐大舞台去坐包厢?”

现实位置:道外区南十六道街

华乐大舞台是早年哈尔滨的三大舞台之一,兴建于年11月,是座砖木结构、三层楼的大型剧场。该舞台仿上海大舞台的样式,外观宏伟,可容人就座。舞台呈月牙形,并配有人工转台。台口上方雕有花纹图案,两侧画有大幅“飞天”壁画压镇台口。年,马连良曾率弟子在此唱戏,梅兰芳先生也于年在此表演过京剧。“新世界吃个饱,新江泉洗个澡,大舞台叫个好”描述的就是当年老哈尔滨人的一种时髦的休闲方式。解放后,华乐大舞台成了哈尔滨评剧院的演出场地,只是如今破败不堪,湮没在商贩的叫卖声中,无人知晓。

景点:亚细亚电影院

小说经典段落

塞上萧又陷入了苦恼中,他有几天没有动笔写东西。一天晚上,他叔叔给他一张《娜拉》的戏票,是北方剧团在亚细亚电影院演的,让他去看,最好能给写篇评论。

现实位置:南岗区果戈里大街

亚细亚电影院属砖木结构的折中主义建筑,起初叫凤翔电影院,年改称为亚细亚电影院,是继和平电影院之后,哈尔滨市成立的第二家电影院,是集旅店、餐厅和电影院为一体的娱乐场所,它也是中国最早的豪华电影院,并一直作为电影院沿用至今。

景点:第一中学

小说经典段落

王一民很快地走着,不觉来到石头道街了。再往前走不远就是他所在的第一中学,他一看手表,快到七点了。眼前正有个“白露”小吃铺,这是他常来吃早点的地方。他估计两个学生还没有吃早饭,就停在小吃铺门前等候,等两个人走近,他趁附近没人注意的时候,就悄声对他俩说:“进去吃点饭,不要提任何问题。”

现实位置:道里区兆麟街

有着“哈尔滨黄埔军校”之美誉的第一中学成立于年,原名私立广益学校,是哈尔滨建校最早的一所学校。年,中共哈尔滨独立小组成立,一中成为党在哈尔滨最早的联络点,刘少奇等在哈开展工作期间,曾借宿于一中教师林茂生、王复生家。

年,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在学生中发展了第一批党员,一中学生段中与许公学校学生赵尚志等加入共产党。年底,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楚图南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来到一中担任国文教员,指导一中进步学生主办《国际协报》的文艺副刊《灿星》,这也是一中校报的名字。抗战时,教师车鸿志带领数百名一中师生走上抗日前线。

景点:北市场

哈尔滨北市场

小说经典段落

这时离集会时间还有十分钟了。王一民急于要找到集会的司令刘勃,便往集会地点走去。

集会地点在北市场的中心,是个开阔地方。那些卖艺的、变戏法儿的、卖大力丸的、唱蹦蹦戏的、拉洋片的、唱大鼓的、讲评词的、唱流行歌曲的……都往这里集中。平时这块就是个热闹场所,今天却又胜似往日,那些靠这块地皮混饭吃的人都纳闷:怎么回事?今天晌午头怎么人越聚越多?这是刮的什么风呢?纳闷归纳闷,干得可起劲,用他们的话说,叫“铆”上了。卖大力丸的把王八盖子敲得山响;把势场里刀光直闪,枪花乱飞;拉洋片的喊得嗓子都岔了声。那唱蹦蹦戏的正在唱《贱骨头》,上装(女的)一个劲打下装(男的)的脖子拐,这是真打呀!下装为了让上装打起来方便,自己把衣领子挽回去,整个长脖子都露出来,于是上装就唱一句打一大巴掌,巴掌打得越脆越有人叫好,下装的脖子已经被打得红肿了,巴掌还在往上打,这早已超出艺术表演的范围了。

现实位置:道外区北五道街

北市场社区是旧社会老北市场的所在地,是民间文艺的聚集区,被称为哈尔滨的“天桥”。北市场里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文艺:三弦、大鼓、皮影、评书、魔术、相声、戏曲等等,很多老百姓都到这里看节目,艺人们也多在这里居住。只是现在这里已被一片片高楼代替,成了居民小区。

景点:老巴夺

小说经典段落

婚后,谢万春觉得卖小工做零活终非长久之计,他要寻找一个固定的职业。这时有一个叫老巴夺的波兰籍犹太人,在离他小房不远的地方,开设了一座制作烟卷的手工作坊。谢万春经常从这作坊前面路过……

现实位置:南岗区一曼街

年,犹太人老巴夺兄弟办起了小作坊。随着中东铁路通车与哥俩儿的投机钻营,小作坊越办越红火,小有名气。年,老巴夺兄弟又成立了“罗万那烟庄”,生产的烟卷在“北满”和中俄边境很是畅销。当年,老巴夺兄弟想出一个妙招:让童工身穿各色长袍,头戴糊满商标的高帽子,手端烟盘,走街串巷,招揽生意,成为街头一景。年,老巴夺公司建成了一座四层楼房的专用厂房,生产英美式烟卷。但此后,公司日渐衰落,“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人据为己有。年,老巴夺公司改名为哈尔滨卷烟厂,生产“老巴夺”等牌子的香烟。

景点:地段街

小说经典段落

按往日的回家路线,王一民应该沿着石头道街一直往东走,但今天他走地段街口,一侧身就拐进去了。

地段街,是日本侵略者的商业区,穿着和服、木屐,梳着蓬松的发髻,涂着厚厚的胭脂的日本女人满街都是,喝醉酒的日本浪人在人行道上横冲直撞。所有的橱窗里摆的都是五光十色的“东洋货”,中国人走在自己国家的这块土地上倒好像身居异国一样。一进街口不远的地方正在大兴土木,一座高大的楼房从平地上竖起来了。脚手架上的中国工人,正在往大楼墙壁上贴具有日本建筑独特风格的“瓷砖”。脚手架前面立着一面大牌子,上写着:“丸商株式会社建筑现场”。

现实位置:道里区地段街

年为沟通道里与南岗、香坊之间的交通,中东铁路工程首先在松花江边与南岗之间修筑一条石头马路,因只有第九施工段驻扎在此,故俄国人称之为“地段街”。后来,铁路局由一个名叫希尔科夫的白俄爵爷主管,此条街改为希尔科夫王爵街,也简称“王爷街”。可中国老百姓因这条街由南向北有一大坡,都称之为“顺坡滑”大街。“十月革命”后,“王爷街”改为“地段街”。

景点:水上饭店

小说经典段落

日本人很可能是到水上饭店纵饮去了。水上饭店是从江边上一直延展到松花江水面上的一座高级饭店。在哈尔滨数不清的中西大饭店中它是首屈一指的,它的名声已经传到东洋三岛和欧美两洲。它所以出名不仅因为松花江水就在顾客的饭桌下流过,在涛涛的流水声中举杯痛饮别有一番风味,它的出名主要还是由于它用重金招聘了最优秀的厨师。吃中菜,这里最具有北方特点,厨师是早年从北平请来的。而最有名的则是它那具有俄罗斯风味的西餐,厨师是“十月革命”炮轰冬宫以后,从沙皇的御厨房里流亡到哈尔滨的。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人。本来光凭这一伙带有神秘色彩的白俄就可以吸引一些好奇的顾客,又何况他们确实掌握了纯俄罗斯的烹调艺术呢。

现实位置:松花江凯莱酒店北楼

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水上饭店,当时是大型的西餐馆并带有舞厅,地址在松花江畔。游客现在只能在此登楼眺望江上,而不能饮酒聚餐了。

景点:马迭尔宾馆

小说经典段落

葛明礼跟着车队,把玉旨雄一送到道里中央大街犹太人开的著名旅馆马迭尔以后,顾不得吃早饭,就赶回警察厅特务科,一坐下便立即把昨天晚上被打倒在八个大字下的便衣特务秦德林找来了。

现实位置:道里区中央大街

马迭尔宾馆是上世纪初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创建的高级大型旅馆兼西餐饭店,由开斯普聘请他的俄国挚友尤金诺夫设计。这座建筑造型简单、自由流畅,内部装修得富丽堂皇,典雅细腻,颇具18世纪法兰西贵族风格。饭店内设饭厅,还有跳舞厅、电影院,成为当时达官贵族、显赫人物活动的场所。解放后,马迭尔以它特有的名望接待过众多要人名人均在此下榻过。走进一楼,大堂里有其创始人的画像及简介,坐在二楼品 尝西餐,或者在一楼买上一杯这里特制的酸奶,就着面包,看着喧闹的人群,时光仿佛定格在从前,只是服饰有些现代,这里也是老哈尔滨人怀旧的一个舞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jh.com/gkjb/1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