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话: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也是一个美妙的传说,它虽然是神奇,虽然是传说,但它又在我们身边真实地存在,而且它又在时时刻刻为人们提供着服务。我们又在时时刻刻感受着它给人们带来的神奇的力量和福利。你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吗,你想了解他的过去与未来吗?请您审读《一句承诺传七代,广播慈爱济苍生》这篇系列报道报道的第三部分
巾帼不让须眉的“捏仙”董爱香
作为鸭李正骨的第五代传承人,董爱香在不忘祖传秘方的前提下,更是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生活实际进行钻研学习。她大胆改进了祖传膏药的成分和制法。选用20多种中草药,进行合理配伍,再加上现代的医疗设备进行加工,从而又熬制出来了独具特色的膏药,使其疗效大增。治愈了来自省内外等20多个地区的患者。
董爱香谈起她研制的膏药的效果时,她回忆了给河南省武警总队政委冯文成将军治病的经历。
(冯文成与董爱香、刘佰轩、张巧梅合影)
她说:医院坐诊,每天都要接待几十个病号。其中有一次,董爱香是记忆犹新。那天,董爱香正在自己诊室里坐诊,突然一位上了岁数的病号进了诊室,医院的几位领导还在后边跟着。董爱香也不了解这个病号的来历,就细心观察病号的伤情,经询问得知,这位病号就是当时还在任上的河南武警总队的政委冯文成。他是在执行任务中,不幸造成两根肋骨骨折,尽管不是多严重,医院也曾做过诊治,就是都不见好转。董爱香经过诊断后,首先对其再次进行骨骼复位,然后贴敷了膏药。贴敷两张膏药以后,冯文成就觉得伤情有明显的好转,医院进行了复查。医院通过仪器检测,发现冯文成的肋骨骨折发生了病变,就推测说,很有可能形成了骨瘤。这一下可把冯文成吓坏了,急忙跑到北京再次进行检查,结果,北京的大夫经过检测给出了明显的答复,肋骨已经长出了新的骨痂,很快就可以愈合。冯文成回到郑州后,见到了董爱香,连声称赞说,你们鸭李骨科的膏药真厉害,真可以称之为“神贴”。年冯文成将军再次来医院时,还特地给董爱香题词“醫者仁心”的匾额。
(冯文成将军给董爱香的题字)
在董爱香的回忆中,她还讲述了一个来自美国友人的故事。她说,那还医院不久,一位来自美国的患者陈维,医院里,他说他患有腰椎压迫神经疾病,医院进行治疗,病情一直未见好转。后来他通过国内朋友的介绍,医院治疗。通过捏、贴膏药的古老治疗法,20天左右的时间就好了。病好后的陈维面对董爱香惊叹道。“真的想不到,太神奇了。”
(由董爱医院获得的部分荣誉)
董爱香正是在继承祖传医学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从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年5月她被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鸭李正骨)代表性传承人。年9月被河南省文化厅认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鸭李正骨])代表性传承人。
(第五代传承人董爱香年获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第五代传承人董爱香,年获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进军郑州
鸭李董氏正骨的续筋接骨之术,从道光年间开始,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一直都是在鸭李村附近传承发展。解放以后才在乡镇卫生院立脚,真正是走出中牟,叫响省内外,应该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年初秋,已经久负盛名的第四代鸭李正骨传承人董步周接待了一个远道而来的病号,他就是原河南省武警总队政委江振富。江振富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负伤,造成腿骨粉碎性骨折。医院治疗了7个月,仍不能下地行走,医院已经做出了截肢的诊断建议。江振富身边有一名干事,名叫张玉峰,是中牟县人。他向江振富推荐说,在中牟县老家的鸭李村,有一名捏仙,听说治疗骨病的效果很好,政委你不妨到那里试试。江振富听了张干事的介绍,慕名来到中牟县鸭李村,找到了已经年逾古稀的董步周就诊。
董步周认真查看了江振富的伤情,了解了他的治疗经历,就和女儿董爱香商量。那时候,女儿董爱香在骨病治疗上已经是轻车熟路,拥有一定经验了。董爱香说,既然病人找到了家里,我们就应该给予全力治疗,那怕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他们根据以往治疗骨病的经验,翻阅大量资料,为江振富专门配制了一贴膏药。膏药贴敷上以后,神奇的效果出现了,不到20天时间,江振富的骨折处就长出了新的骨痂。连贴3张膏药后,江振富就可以站立了,两个多月后江振富就彻底痊愈了。
(董步周生前医院和患者沟通)
董步周在治疗江振富这一病例上,展示出来的传统精湛医术,特殊的疗效,使董步周在河南省武警总队享有更高声誉。作为武警部队,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执行任务,跌打损伤在所难免。为了使受伤的战士少受病痛的折磨,年底,河南省武警总队研究决定,聘请医院坐诊。而此时董步医院执照也恰好审批下来。医院要办,武警部队的邀请也不能不去,只好父女俩两头兼顾。
(董爱香和河南武警总队领导在一起)
董爱香回忆说:在那一段日子,真是把人忙坏了,每周日晚上,医院的车来接。到周五晚上,在把我们送回来。当时来家看病的也是络绎不绝,每次回到家都有许多病号在等着,一忙就是大半夜。有一次医院周日来接的车一直等到晚上八点多,我们才得以上车。就这样的工作状态,我们医院一坐诊就持续了16年,接连换了5任总队长。开始是父亲一个人去,后来是我陪着他去,年父亲去逝后,我带着儿子去。
医院坐诊的十六年中,董步周父女真可谓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年年被评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南总队门诊部评为先进工作者、拥军模范。如今,尽管他们不再到医院坐诊了,但是,只要部队有所邀请,他们都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武警部队的工作,做到了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进军县城创医院
鸭李正骨第四代传人董步周,为了使董氏的续筋接骨之术更好地服务群众,能够更加充分展示自己才华,于年,经县卫生局批准,在鸭李村创办了刁医院。医院创办以后,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疗效,很快在周边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后来又加上董步周父女定期到医院坐诊,声誉越来越好,名气是越来越大,不仅有中牟县域内的病号,同时来自外省外县的病号也越来越多。在接诊的过程中,有不少病号为交通不便而发愁,也有不少病号虽然是慕名而来,但是几经周折才找他们的名下。有时还因为病号问题引起争论。为此,董步周父女也是心生烦恼。
(医院)
第五代传人董爱香在回顾那段经历时,也是唉声叹气。刁医院刚开始接诊时,一心只想着为病号服务,只要能给病号治好病,就是最大的心愿。但是没有想到,在实际运作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麻烦。在那个时候,也真正体会到了:同行是冤家这句话的含义。本来都是一脉相承,到后来是纷争不断。有一次我在和一个病号聊天时,这位病号给我建议,你们这里交通不便,来这里太不方便,医院开到县城不是更好吗?一是方便了病人,二是还有一个更好地发展空间。这位病号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他就和父亲董步周商议,咱们董氏一家都窝在鸭李这个小天地里,也很难有一个大的发展,咱们何不走出鸭李,在外边闯出一块新天地!服务更多的患者呢?
思路决定出路,梦想就是力量。一个走出鸭李的梦想在董爱香的心目中形成以后,就开始着手进军县城。医院正常营业的基础上,开始在县城创医院。医院在中牟县城西北角一片荒地上破土动工了。经过将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医院顺利开始对外接诊。
医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所集骨伤病、颈、肩、腰、腿疼及康复医院。医院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业务医疗用房平方米。现有职工50人。其中业务技术人员42人,副高级以上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30人。医院设有三个病区(内设高、中、低档房间),设置病床80张;有门诊、医技、行政后勤等科室。年门诊量多人次,住院病人人次。
医院拥有邦盛DR机,万东0.36-i-open磁共振成像系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现医疗科技现代化、信息化。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为病人提供高档次、高水平、高质量的优质医疗服务。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医院先后被评为“郑州市文明诚信私营企业”、诚信药房、计量合格单位、医院、创建达标示范单位。医院管理年活动中,被评为先进集体。医院院长董爱香,被河南电视台授予“河南省医疗行业先进工作者”。医院,年被中医治疗疑难病名医名院编委会授予由原卫生部部长钱信中签名的“中医治疗疑难病名医名院”牌匾。
年9月19日,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隆椿,走医院时,特意走访了医院。据今日安报年9月21日报道:
安报讯(记者苏红亚见习记者任一铭/文图)“医院一些特色专科受到广大患者肯定的状况来看,特色医院发展的优势。”9月19日、20日,医院发展经验,并给医疗卫生改革事业提供决策参考,医院发展促进会会长马海舟等陪同下,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隆椿走医院,并就其发展现状给予充分的肯定。 “因为什么伤住院?这里治疗效果好不好?贵不贵?”19日上午,医院,孙隆椿在病房询问一位名叫石记永的患者。 当听到石记永说用药后见效很快,医院便宜时,孙隆椿满意地说:“医院就要利用专科特色,办医院,这样才能有生命力。” 医院的自制膏药效果特别出众时,孙隆椿对院长刘百轩说:“专科办得好,自制药品效果好是好事,但还要争取与大型药厂合作,把家传膏药变为国家专利药品,把家传事业做成社会企业。”
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隆椿调研过医院后,还欣然命笔,给医院题词:弘扬傳统醫學,造福人民大衆。从而给医院给予充分的肯定。
(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题字)
年在建国六十周年改革发展成就巡礼中,医院被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授予“改革之医院”。董爱香也被《中国民间名医大全》评委会授予“中国民间名医”称号。
(本期未完,下期待续)
(胡云峰)
作者简介:胡云峰,河南中牟人,生于年。主任编辑职称。获得新闻在岗三十年证章,在上级发稿两千多篇,有一百多篇作品获奖,出版有新闻作品集《潮声》。参与编辑过《中牟风采》等十余部书籍,现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官渡的传说》和《小胡武进士的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退休以后致力于中牟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挖掘。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