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医馆访谈录》栏目专访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医院主任医师王禹增。王禹增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已35年有余。谈到与中医结缘,还要从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说起……
专家简介:
王禹增,主任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股骨头坏死、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病术后不适诸症等骨科疾病及亚健康状态调理、膏方应用、肿瘤病人中药调养等某些跨学科的疑难杂症。
王禹增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见证了缺医少药对百姓的影响。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一个夏天的夜里,下着大雨,他突然上吐下泻,患了急性胃肠炎。妈妈给他戴上草帽、穿上一件蓑衣,手提一盏小马灯,背着他在风雨中敲开了一个民间中医的门,老中医给他采取了肘部放血,然后开了一味中药——灶心土,这种药农村烧柴的锅灶上都有,回家后煎汤冲服,第二天就慢慢缓解了。“从此感觉到我们中医是真的能治病,而且疗效是确切的。”这段经历也让他对中医的神奇疗效从小就深信不疑,并慢慢喜欢上了中医。
年9月高中毕业,王禹增第一志愿填的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并顺利考入。学医5年,毕业后一直在临床工作至今,已35年有余。
年左右,有一天王禹增门诊来了一个老太太,来看肩周炎。王禹增看了看病情后,想给她开中药,老人家开始不情愿,在王禹增再三解释后,老人接受了。开了差不多七副中药,再一周老人回来后竖着大拇指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你真不错!”原来,经过这几副中药治疗后,不但老人的肩关节症状减轻,还治好了另一个困扰了30多年的病。老人年轻时背上起了三个疙瘩,这30年来不能躺着睡觉,只能侧着睡,如今不但治好了肩关节,背上的疙瘩也消失了。老人还专门用红纸写了封感谢信。
王禹增介绍,骨伤从比较大的分类来说,分为创伤和骨病,创伤就是咱们常见的骨折、脱位、伤筋等,中医临床一般都会用到中药,有时候也用到膏药。除了创伤之外,还有一类病就是骨病,比如颈椎病、腰椎病、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炎、骨肿瘤等,都是骨病的范围。
王禹增表示,对骨病的治疗,中医更多的是调节整体,比如腰腿疼,患者吃了中药,过了两天因为某些原因没再吃,后面几天疗效一直会持续,如果吃的是止疼药,可能就没有这个持续效果。再一个,中药治疗远期效果好,在治疗主症的时候,有时也会治疗一些兼症,“中医治疗不是单纯地看‘骨头’,而是看整体,通过整体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归于平衡,身体中存在的其他的一些疾病(有时病人并没有告诉医生这些疾病),也会跟着一起好起来,这在临床实践中屡见不鲜,这就是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优势。”
医院退休后,王禹增选择来到医院坐诊,王禹增表示,选择医院,首先是喜欢这里的人文环境,在这里应诊的中医名家不乏他的老师和同学,仿佛又回到了35年前的大学时代,令他倍感亲切。在这个环境当中,可以更方便相互学习交流。
医院是一所以传统中医医院,前身为山医院,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新中鲁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东中医药大学建校第一代中医大家有多位先后在此坐堂,如伤寒大家李克绍、各家学说大家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经大家张珍玉、温病大家周次清、金匮大家刘献琳、国医大师尚德俊等。
“医院让我去坐诊,但我都会先看中药房,我发现这里中药房的品质、品种都很好,毕竟中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新中鲁中药房目前储备中药饮片余种,是山东省境内中药饮片品种最齐全的中药房之一。王禹增直言,行医几十年,虽然主要精力在坐诊和病房,但中药品质他也都会仔细审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