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消息,文(化路)花(园路)、花(园路)经(三路)、经(三路)未(来北路)三区间轨道合拢,这标志着在建的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顺利实现全线“轨通”。近日,又有地铁族郑州区网友发帖爆料称,拍到了5号线列车于中州大道运输在途的场景。以上种种表明,地铁5号线离郑州市民越来越近了。然而,5号线部分站名的命名在坊间仍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早在3月10日,郑州市轨道交通首列A型车——5号线首列车正式下线被运到郑州。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车上的电子显示屏中标识的站名上,“医疗专线方案”已被坐实,5号线32个车站中竟然有6个医院站名: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不禁唏嘘。不论从城市的地名文化来讲,还是从地铁站命名的角度来看,真的就没有比“医疗专线”更合适的站名了吗?郑州老城区,虽在中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并未留下太多举世瞩目的名胜古迹,但它依然有自己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些岁月的年轮就嵌在极具特色的地名当中。比如关虎屯,据传就是周穆王关押狩猎时所捕猛虎的地方;又如,西门外饮马池(今福寿街北),历史记载是后周世宗柴荣饮马的地方;再如塔湾、凤凰台,以及近代以来有名的老坟岗、碧沙岗,50年代后的建文、二砂、绿东村、郑纺机……这些地名无不传承着老郑州的历史文化,铭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与故事。在之前公布的5号线站名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医院”、“医院”两站。其中“医院站”位于黄河路文化路交叉口,该地长期以“建文”作为片区名。“建文”名字源于“河南建筑工人文化宫”,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特定的地理名词,代表着黄河路和文化路交会处的那一大片区域,也是郑州市民耳熟能详的老地名,早在70年代郑州地图上“建文”就已是6路车的公交站名。而反观“医院”,于年由郑州五院更名而来,本身名字持久性不足,知名度有限,医院混淆。再看“医院站”,位于桐柏路中原路交叉口,该地长期以“绿东村”作为片区名。“医院”原为四院,情况与五院相同。而“绿东村”并非城中村名,该名字源于上世纪50年代西郊三家国营厂的生活区,早年为响应郑州的防风固沙口号,三家国营单位在厂区边的土岗上种植了树木,逐渐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绿化带,绿化带以东的生活区因此得名为“绿东村”。“绿东村”也因此长期作为片区名被广大市民使用。如果“建文”、“绿东村”这些郑州城市记忆的符号,都未被用于地铁站名,于郑州文化、郑州地铁而言,都是一种损失。再从地铁站名的命名法来看5号线命名。有地铁族网友总结出站名命名的合理规则:片区名/大型公共设施名(如火车站、大型体育场、知名大学等)短路路名一般公共设施(如医院,还有比较普通的大学)长路路名。1号线与5号线的换乘站,之前叫“桐柏路站”,但随着5号线的开通桐柏路上将有4个车站,这时它就不得不改成“五一公园站”了。而“郑州医院”,前不久又多了三个称号(见下图),再以“医院”命名,显然不合时宜。可见,此次5号线的站名原则就是:医院名公共设施名路名片区名,所以才导致了今天如此这般的争议。因此,地铁族网友建议,将5号线不合理的地铁站名更正如下:(现站名—建议修改版:修改说明)沙口路—王府坟;沙口路为长路名,指向性弱;王府坟为该地区村名,源于明朝南岭王墓,已有年历史,定位准确。医院—建文:原因上文已做解释。金融广场—政六街:金融广场为该站南m写字楼名,知名度低;政六街为相交路路名,为短路名,同时根据规划也没有另外的地铁站再次路上设站。医院—省医:省医本身已言简意赅,且无歧义,还可保证站名简短性原则。姚砦—黄河立交:姚砦虽定位准确,但村名重名率较高;黄河立交为民间对黄河路中州大道立交桥的俗称,已有一定群众基础,建议借此机会来正名。众意西路—郑州之林:众意西路为长路名,且未来6号线在路上还将设有其他站点;郑州之林为该站绿地名称,且建成多年,周边居民较为熟悉。中央商务区—湿地公园:中央商务区为郑东新区商务外环以内的区域,指向型弱;湿地公园为该站地绿地名称,且建成多年,周边居民较为熟悉。医院—医院:医院的更名,直接称外延更大的医院更合适。医院—东二十里铺:医院医院新址,知名度低(他还有个知名度高的名字,医院),距离此站m以上,代表性不足;东二十里铺为该地村名,极坐标村名具有一定指向性。经开中心广场—经开广场:经开广场更为简洁,刻意强调中心画蛇添足。福塔东站—鲍湖:福塔东站指向性有限,且与中原福塔站容易混淆;鲍湖为该地村名,定位准确且较为特色。京广南路—老代庄:京广南路为长路名,指向性弱;老代庄为该地村名,定位准确。医院—孙八寨:医院据此站m;孙八寨为该地村名,定位准确,且长期作为BRT站名知名度高。陇海西路—大岗刘:陇海西路为长路名,指向性弱,未来9号线也会在陇海西路别处设站;大岗刘为该地村名及乡名,知名度高。医院—绿东村:具体原因上文已做解释。感谢地铁族郑州区网友“俭学街”提供的详实资料作为公共交通设施的站点命名,自然更应该考虑到它的公共性,也更要接受公众及本地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听到民间的声音,让我们的地铁站命名更科学,更利于城市文化的传承,不要弄个“医疗专线”,让世人贻笑大方。巷主简介:郑子蒙,80后,生于郑州唐子巷。学过政治学、做过媒体人,当过帝都某些知名媒体不知名小编,现回乡定居,于民企谋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jh.com/gkzx/1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