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出场专家介绍
刘洪举: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士。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从事骨科康复与神经康复临床工作10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等。
病患康复意识很欠缺
医院康复科,刘洪举副主任介绍,该科室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是脊柱脊髓损伤和四肢骨折术后的病人,多数病患对于术后“功能恢复”的康复意识仍很欠缺。
“曾经有一个从外地来的患者,中年男性,被诊断为胸12腰1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来的时候患者已经做完手术3个月,虽然手术应该说做得很漂亮,但患者仍然不能站立行走,同时还存在腰痛,小便留置尿管等情况”。刘副主任告诉记者,问完病史才得知该患者术后一直卧床,没有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为患者制定了阶梯式的康复治疗计划,强化了脊柱的核心肌群,提升了平衡能力和下肢的肌力。同时,在控制好泌尿系感染后拔除尿管,2个月后,患者恢复行走功能、腰痛基本消失、小便自解。”刘副主任提醒,对于任何疾病的治疗来说,治病只是基础,功能恢复、回归家庭及社会才是最终目标。
术后要进行及时的康复训练
“对于骨折或者运动创伤这类疾病,目前很多人一味地主张不动、少动、晚动,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刘副主任介绍,我们常碰到由于股骨干骨折导致膝关节僵硬、肱骨骨折导致肘关节僵硬的病人,在骨折术后,患者或者手术医生担心活动会引起内固定松动,就没有进行及时的康复训练,最终导致相邻关节的僵硬,其实后期的这种关节僵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要超过骨折本身,更不幸的是患者有可能还要面临二次手术。
“比如运动疗法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有的情况来说,它的效果远远优于吃药、打针、开刀,运动疗法也是康复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刘副主任称,“我们主张早期活动,不代表可以乱动,这种活动必须是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病情有轻重之分,建议该类患者在出院前先到康复科进行一次康复评定,病情重的可以住院康复,病情轻的在接受康复医师的指导后可以在家里自行训练,但必须定期返院复查,以便根据病情进行训练方案的调整。”
连线刘洪举你可以问这些
本周四14:00-15:00,刘洪举副主任将坐诊本报“贵州名医热线”,读者可以问刘洪举副主任这些问题:1、脊柱骨折术后仍存在脊柱区域的疼痛问题;2、关节置换术后需不需要康复以及怎么康复;3、四肢骨折术后怎么康复;4、四肢骨折术后出现关节僵硬怎么办;5、运动中出现扭伤怎么办;6、怎么去科学预防颈肩腰腿痛的发生;7、颈椎病、慢性腰痛、肩周炎、膝关节炎的康复治疗。
欢迎读者按时拨打,与专家交流健康问题。如果你没有来得及打进热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