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间盘所有部位的相邻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导致腰部疼痛、麻木和一条或两条下肢疼痛等症状。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腰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肾气亏损、筋脉不通、经络瘀阻所致,由于本病往往虚实夹杂,症候复杂,一般传统西药治疗困难,而手术治疗存在风险,特别对于中老年等体质虚弱人群来说风险较大,且易反复。中医药在长期临床实践有许多有效的内服中药整体调理,外以针灸、理疗等外治法的辨证论治、分型调理的治法,具体辨证论治如下:
1、气滞血瘀证。症状特征:腰腿痛如刺,日轻夜重,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腰部板硬,俯卧转侧艰难,大多近期有腰部外伤史,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治法:活血祛瘀,舒筋通络,行气止痛。
2、风寒痹阻证。症状特征:腰腿冷痛,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喜暖怕冷,舌质淡,苔白滑或腻,脉沉紧或濡缓。治法: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3、湿热痹阻证。症状特征:腰腿疼痛,肢体烦热,遇热或雨天痛增,恶热,口舌干,小便短赤,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法:清热利湿。
4、肝肾亏虚证。症状特征:腰腿痛缠绵不愈,劳累更甚,肢体麻木有冷感,沉重乏力,肌肉萎缩。其中偏阳虚证,治法:温肾壮阳。偏阴虚证,治法:养阴通络。
腰椎间盘突出医案一则:
患者男,76岁,初诊自诉腰痛10年余,今年发生扭伤,发生腰部扭曲,牵引右下肢疼痛,身体向右前倾斜,平卧困难。影像检查:L3-4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退行性改变。诊见:腰痛伴右下肢抽痛感,身体向右前倾斜,行走不便,不可平卧。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体:右下肢直腿抬高(+),“4”字实验(+),右下肢较左下肢长约2cm,挺腹实验(+),腰3-4脊旁右侧压痛,右侧环跳压痛明显。中医诊断:气滞血瘀型腰痛,治法:行气化瘀,疏通经络气血,通经止痛。开中药7剂内服调理,外以针灸治疗,隔日一次,一周四次。选穴:阿是穴、腰夹脊、环跳、委中、居髎、承山、昆仑穴。每次配合推拿、拔罐治疗。治疗3周后身体倾斜症状消失,行走基本正常,可自如平卧,腰痛伴右下肢抽痛感明显减轻,嘱继续治疗巩固。
孔政简介:
孔政,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擅长中医辩证施治、理法方药,在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坐诊,中医骨伤针灸科、中医疼痛科主任。对严重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骨痛、肩周炎、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脱臼、面瘫、偏瘫、头痛、眩晕等疑难杂症颇具心得,擅长中西结合整体疗法和太乙灸治,中医理论基础扎实,理法方药精通,是为数不多的集中医辩证施治、传统骨伤手法、精湛针灸技术、介入灌注和中西医结合于一体的学科带头人。
擅长诊治:
1、骨科: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骨折、脱臼、面瘫、偏瘫等。
2、内科:头痛、眩晕、上肢麻木、胃炎、肠炎、高血压、中风偏瘫、耳鸣、耳聋等疑难杂症。
坐诊地点:武汉诚顺和中医门诊部(诚顺和中医馆)
-, 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