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一、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家庭医生在线》栏目的一段有关徒步运动讲座,“超过1万步都是暴走,现在正常人是6千步上下,你如果7、8千发现问题不大,你4、5千也够。”
视频二、63岁的谢淑华拉着特制的“房车”,历时1年,走了2万4千里路、往返20多个省(市),走坏了6双鞋.....,就这样带着母亲看了大海、爬过高山,一路走走停停,看各地风景,也换来老人由衷的笑容。
谢淑华拉着重约公斤的板车,平均每天走30公里,即平均每天暴走5万多步,怎么没发现有足跟痛和关节损伤的呢?
为什么骨科专家根治不了脚跟痛、膝盖痛?原来专家说的病因是谬论。
视频一查振刚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各个人敏感度不一样,就是说,你当时痛,那你就穿软底鞋,经常揉,这个是跟骨高压痛的情况下经常揉一揉,刚才我讲的醋水泡脚,甚至擦点扶他林,那么很快就缓解了,如果你是足跟痛,你还要去旅游,长期站立、坐车下垂、站立下垂、疲劳,整个血液循环又障碍了,这个时候那就得不偿失了,他会堵塞更厉害。像下水道一样,堵塞厉害你疏通又慢,所以都足跟痛早治快速康复,病人痛苦少,花费就少,所以在足跟痛这一块,原则上还是提倡大家早点儿去看专家,当然你认为社区很近,那么你可以几天多个范围的,叫做multipletreatment就是综合治疗也可以。我平时经常吃点三七粉,有益血液循环,复方丹参滴丸在吃,另外你走路时候不要诱导,有些人走得太多,家里搬家,爬上爬下爬上爬下,好像一个东西,本来这个河道里,小水潺潺,流水河流很顺,但是一下子来了一个山洪暴发,这个就是超过了自身的调节能力的时候,它一旦堵了以后不及时疏通的话,它产生什么?就好像堰塞湖一样的,它是内部循环打乱了,所以我们现在强调一点,运动一定要强调可持续性,不要心血来潮,不要暴走,所有的暴走。我讲超过1万步都是暴走,现在正常人是6千步上下,你如果7、8千发现问题不大,你4、5千也够,这个一定要记住,一暴走就是有副作用,这个是我们运动学家,医学家,我们关节、骨关节学家,大家非常认可的,包括我们去年在成都全国会议上,我们华人英国伯明翰医学中心的张维亚教授专门研究了运动医学这一块,还有我们的北医的林建康主任教授,他也是有过量运动,会绝对产生关节损伤的看法。当然适当的运动,有益健康,人是非常精密,其实我们想象一个人,何不是这样平衡的呢?你大怒可能会引发问题,太低沉可能也会引发问题,其实很平和,平淡是幸福。
视频二63岁孝女谢淑华徒步拉车陪90岁母亲周游祖国山水年4月24日,63岁的她和90岁的母亲徐美荣老人,参加了由中华孝道促进会主办的“拉着妈妈去北京”活动,徒步2万余里路,往返20多个省,3个直辖市,沿途应邀做了余场报告,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媒体对她们进行了采访和报道。赵忠祥在河南卫视《中国感动》栏目对她们进行了专题采访,年3月4日,她和老母亲走进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其孝行天下的事迹更是感动了全国无数观众。当选第三届“有情有义丰县人”。
孝心不能等
64岁的谢淑华,是江苏省丰县商业职工学校的一名退休干部。她的母亲许美荣已年届九旬,年轻时含辛茹苦养大六个儿女。许美荣曾感慨:生活好了,她却老了,一辈子围着锅台转,没有出过远门。母亲想出去看风景的想法,谢淑华一直记在心里。谢淑华家有小汽车,但是母亲晕车坐不了,“一坐上车就难受,下了车晕得不能抬头,回到家躺在床上两三天还起不来”。
许美荣没想到,女儿去年春天的一个决定,让她的愿望最终实现了。
年清明时节,谢淑华到徐州参加了一场传统文化论坛,见到了拉着八旬老母亲周游全国的王凯、王锐兄弟。两位孝子的事迹让谢淑华深受触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急迫感,让谢淑华当即决定加入王凯兄弟俩发起的“感恩号”车队,她也要“拉着妈妈去北京”。
谢淑华报名回来,遭到一圈人的反对。老同学马西超当时收到谢淑华一同拉车的邀请,“我年纪大了,心脏不好,老母亲也是一身病,带母亲去旅行,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马西超还劝谢淑华打消这个念头,“你也有中度脂肪肝、腱鞘炎,就不要冒险了。”谢淑华的小儿媳也因种种担心,反对她去,两天没搭理她。
就连活动发起人王锐也怀疑,“大姐你都63岁了,能走得动吗?”谢淑华说:“我有这份孝心,一定能走动;我不但走得动,还不拖大家的后腿。”后来,谢淑华果然践行诺言,成了这个“感恩号”车队的排头兵。
年4月19日下午,谢淑华临行前,小儿媳抱着她哭了:“你给姥姥再多的钱,我们都支持;可你拉板车带姥姥出这么远的门,我们不放心。”可谢淑华已铁了心要去。在她眼里,孝心不能再等,也不容再等,“金山银山不如给母亲一个靠山,给母亲再多的钱不如给她一个笑脸。
年的春节,马西超准备去给老同学拜年时,才知道谢淑华已拉着老母亲到了海南。这个令人难忘的马年春节,她们就在海南岛度过。年夜饭的餐桌上依然有母亲爱吃的家乡味道的饺子,还多了母亲没见过的海鲜和水果。
谢淑华回忆,她们住的地方推开窗就可以看见成片的椰子树、龙眼树以及一望无际的大海,“这是母亲梦寐以求却又想象不到的场景”。这里,距离她们的老家丰县有多里。
孝行感天下
对谢淑华而言,这是一次以孝道为主题的长征,她也渐渐从最初的践行者成了播撒孝义的布道者。
年4月24日,谢淑华随“感恩号”车队从上海启程,一路拉车向北,历经43天于6月3日到达北京;同年9月17日,有了经验的谢淑华愈战愈勇,从北京转而向南,年1月11日成功抵达祖国的最南端——她要让过惯了寒冷冬天的母亲感受一下海南岛的温暖。
一路上,无论北上还是南下,谢淑华抬头拉车,老母亲沿途看景。她们经常早上5点多就起床,平均每天行走近百里,赶不到饭店,就支锅生火,自己做饭,有时也拿方便面对付一顿。“苦当然苦,看到母亲那么高兴就不觉得苦了。”她说。
“旅游最高兴了。”许美荣老人的话简短,直白,透着欢喜。走郑州,少林寺里诵佛经;到武汉,户部巷中吃热干面;在长沙,橘子洲头看毛主席像……每到一处景点,老人都兴奋得像个孩子,眼睛里充满了好奇,生怕看漏了什么。年重阳节,许美荣第一次见到黄河,“在河上坐了船,还在船上吃了饭。”老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黄河土鱼”,“好吃哩!”
践行孝道不孤独。谢淑华拉的板车上印着两行字:“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与谢淑华共同完成上海至北京的旅途的王秋水说,许多开车经过的司机,迎头碰面的行人看到标语,看到她们,都伸大拇指。
谢淑华清楚记得,从上海向北走南京时,一位饭店老板给她们上了一桌子菜,吃完硬是不收钱,说他们的老人不在身边,想借此机会对这个幸福的老人尽个心,也给自己的女儿立个榜样;等从北京往南走到石家庄时,有一个范老师迎了她几十里路,临走时又送了近百里,一直拉着板车不松手,脚上打了血泡也不愿回去。在河南,她们从安阳、汤阴、鹤壁、淇县一连走了四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人接送,“正是因为无数同道中人的支持,我们才走得这么快,这么远”。
见多了古道热肠,也偶有忤逆不孝的例子,谢淑华感慨良多,这让她深刻体会到“行孝是个人修为,传孝是社会责任”。百善孝为先,只有对自己的长辈好,才可能推己及人,福及周边的邻居、同事、朋友,也才能把国家的工作做好,对社会有益。她应邀在全国各地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农村、监狱传播孝道文化,开设道德讲堂余次,影响了全国各界人士百千万人。9月30日,谢淑华带着妈妈走进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与著名演员凯丽一起录制《九九艳阳天》孝老爱亲专题节目,10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
孝道无国界
年9月24日至26日,由人民网韩国公司与韩国“善意回帖运动”本部共同在首尔RAUM艺术中心举办的“感动中国的人力车孝女谢淑华母女韩国特约演讲活动”。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总领事董敏杰、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委员长崔成俊等中韩两国政、经、媒体等各界人士余人出席。谢淑华在演讲中,介绍了自己为报答母恩,用人力车拉着年过九旬的老母游历祖国河山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在为期3天的行程里,韩国国家广播电视台KBS将派记者对谢淑华母女在韩国的重要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朝鲜日报》、YTN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将对本次活动进行详细报道。9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节目予以报道。10月18日,受谢淑华韩国之行孝道传播影响,韩国长寿石床有限公司委派技术专家不远万里来到江苏丰县为其母亲赠送了长寿保温床,加强了中韩两国民间交流。(全州微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