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这首《泊船瓜洲》,诗中所指“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初次到镇江,如果时间匆促,又想领略镇江神韵,最好的选择便是三山一渡一日游。三山指的是金山、焦山、北固山,联票元,为国家5A景区;一渡为西津古渡,免门票。彼此相距不远,打车基本都是起步价。
三山一渡为镇江精华,清代乾隆皇帝曾写“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枝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形象地描绘了“京口三山”风光的美妙。
焦山▲远眺焦山
焦山,因纪念东汉隐士焦光而得名,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岛屿,古木苍翠,宛如江中碧玉,故有“江中浮玉”之美誉。景区大门在象山脚下,需乘渡轮约5分钟左右,到达对面的焦山。游览时间约2小时。
▲定慧寺
此寺始建于东汉,原名普济寺、普济禅院、焦山寺,康熙南巡时取“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之意,改为定慧寺,并亲自题写了寺名及匾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
▲环岛步道
▲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焦山顶峰,高42米,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塔,年5月奠基,年9月11日开光。七级八面,上有天宫,下有地宫。塔内供奉佛像万余尊,中心一柱通顶,设两套楼梯,上下分流,外有栏杆相倚。每层回廊四通,八面有景,凭栏远眺,江天景色,尽收眼底。夜间天空中放射出八束光柱,为过往船人指引迷津。
▲万佛塔内部
▲从万佛塔上俯瞰定慧寺
▲吸江楼
吸江楼耸立在焦山东峰绝顶,原名吸江亭,又名吸江楼。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人又称四面佛亭。楼呈八角形,整个结构为水泥仿木,有楼梯盘旋而上,回廊四通,八面有景。
清代名士齐彦槐有诗赞曰:
东望海漫漫,扶桑涌一丸。
曾登岱岳顶,不及此楼观。
水气连天白,霞光照壁丹。
遥闻曙钟动,江阔万鹰盘。
焦光为东汉隐士,当年汉献帝刘协曾三下诏书请焦光出山做官,他三次拒不应诏,世称“三诏不起”。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隐士,将此洞称为“三诏洞”。洞内焦公座像于年8月塑成。
▲三诏洞
定慧寺西行,拾级登山,但见陡崖峭壁之上,满目石刻,时间跨度从六朝、唐、宋,到元、明、清,字体上有正、草、隶、篆各种书法,犹如古代书法展览。苍劲秀丽的“浮玉”二字,为宋书法家赵孟奎所书。
▲摩崖石刻
北固山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北固楼
北固楼,又称北固亭,坐落于镇江北固山。六朝时,梁武帝萧衍登临此山,即曾挥笔题下“天下第一江山”。“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
▲唯见长江天际流
▲多景楼
▲甘露寺
甘露寺规模虽不大,名气却不小,其原因自然与传说中的吴国太相婿有关。寺内有大殿、老君殿、观音殿和江声阁等建筑,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据说明清时为其全盛时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过行宫,留有御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
▲公园内举办的菖蒲展
▲铁塔
此塔系唐年所建,原为石塔,后多次坍塌重建。现存4层,约8米高,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原塔的五、六层,系明代所铸。
▲阿倍仲麻吕诗碑
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人,汉名晁衡,唐开元五年(年)随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后在唐朝任职,官至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擅长诗文。
唐天宝十二年(年),唐玄宗任命阿倍为回访使者,代表皇帝访问日本。当年十一月十五日,他们在黄泗浦(今江苏张家港)分乘四条大船启航。当晚明月当空,江天一色,阿倍仰视天空,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望月望乡》诗: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中文由著名书法家沈鹏所写,日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所书。
▲鲁肃之墓
鲁肃(年-年),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为孙权手下著名谋士。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北固山上大咖云集,汇集古今诗家、词家、书法家、帝王、领袖大作。
时任镇江知府的宋代词人辛弃疾曾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名楼名篇,相得益彰,双双流芳千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宋代词人杨炎正作《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本首词是作者于淳熙五年与辛弃疾同舟路经扬州时,登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所作。体现了作者心怀国家之忧,感叹报国无路的登临抒怀之作。
宋代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是苏轼的即兴之作,这首小令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公元年,时年40岁、时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多景楼游宴时,内心感叹,写下《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时任镇安军节度使的南宋著名书法家吴琚(约公元年前后在世)手迹:
宋代苏轼手迹:
米芾手迹: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毛泽东手书匾额:
管峻手迹:
管峻,年出生,江苏滨海县人,文学学士。现为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青联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国画院专业书画家。
金山金山原为长江中一个岛屿,清光绪末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整个金山风景区有著名的金山寺、法海洞、白龙洞、天下第一泉、芙蓉楼、玉带桥等40余处景点和古迹,而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以《白蛇传》的传说闻名遐迩。
▲金山寺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高44米,周米。寺庙依山而造,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奇特风格。
▲江天禅寺
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寺内古迹主要有:慈寿塔、法海洞、妙高台、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等,清朝时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年,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慈寿塔
▲大雄宝殿
▲法海洞
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洞中供有法海塑像。法海因破坏许仙和白娘子的自由恋爱而臭名昭著。
▲白龙洞
根据神话传说,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江天一览
▲天下第一泉
▲杨柳岸晓风残月
▲游船
▲长虹卧波
▲三塔映月
西津渡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下移,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多米距离。
▲西津历史文化街区一角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
▲德士古楼
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西津渡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
▲老建筑
▲昭关石塔
▲英国领事馆(图片来自网络)
▲德安里
▲共渡慈航
▲同登觉路
同登觉路是佛教的禅语,意思是一同登上悟道、觉悟之路。
自年镇江开辟通商口岸以后,从镇江西门到镇江英租界之间的地段迅速形成繁盛的商业区。年,镇江作为当时的江苏省会,将该路拓宽改建成江苏省的第一条柏油马路,两旁栽植梧桐树,并统称为大西路。街上有鼎大祥绸布店、老存仁堂药店等多处“老字号”商铺,以及基督教福音堂、镇江商会等标志性建筑。
▲西津剧场
▲老存仁堂
这个创立于年的药铺,取名含有“存其仁义,同济众生”之义,用一幅“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对联,诠释了存心存仁、造福百姓的经营理念。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