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原本是一种少见病,近年来却逐渐转变为骨科的多发病、常见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股骨头坏死患者约万人,仅在我国就有约万人。每一位已发生疼痛的股骨头坏死者都会面临"保髋"与"换髋"的选择。如今新技术的临床开展让股骨头坏死患者有了希望。
治疗前后
X光片
治疗股骨头坏死关键在于早发现股骨头坏死是致残率很高的骨科疾病,因此股骨头坏死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这代表了人们对于此病的惧怕心理,而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有许多门诊病人因各种原因,来就诊时股骨头已塌陷变形,延误了保守治疗的最佳时机,有的甚至给患者造成终身残疾,这是很不应该的。”医院院长表示,股骨头坏死部位是否变形,和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是否及时关系极大,若治疗及时,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和坏死的范围很小时,通过有效治疗,股骨头一般都会恢复到健康状态,而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
“保髋”还是“换髋”莫盲目每一位已发生疼痛的股骨头坏死者都会面临“保髋”与“换髋”的选择。骨科专家指出,不少患者受"自己的关节无论如何也比假的要好"的传统观点影响,或误认为“人工关节的使用时间有限,失效后就无法治疗”,结果病急乱投医,盲目耗费大量金钱、精力、时间试图"保髋",最终仍面临“换髋”结局;也有的本可避免或延缓“换髋”的,因没找对“保髋”医院,“换髋”过早甚至过度也不少见。
如何避免或减少不恰当的“换髋”与“保髋”?专家医院多听专科医生的专业意见。一般而言,无疼痛者非手术治疗是首选。不过,一旦股骨头坏死塌陷,也不见得“换髋”才是唯一选择。因髋关节对塌陷有一定宽容度,不影响关节稳定的小范围轻度塌陷,若坏死得到修复,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不疼痛,可考虑“带塌陷生存”。但相当部分患者股骨头坏死塌陷后“保髋”效果并不好,则应考虑“换髋”。目前"换髋"技术和假体使用寿命已大为提高,绝大部分可达到20年以上甚至更长。所以,他建议严重股骨头坏死者,即使是年轻人,经专家确认难“保髋”的,“换髋”是更好的选择。
不做手术,并不代表一定就安全对于老年人,如果因为关节的疾患,疼痛导致活动功能障碍,甚至是不能行走,瘫痪在床,即使不做任何手术,同样存在着风险。
但如果关节活动受限,活动量减少,再加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心理和身体都会出现问题。尤其是以前有心脑血管问题的老年人,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的问题。
卧床还很容易诱发合并症,如:肺炎、褥疮,继而引发全身感染,最终危及生命。
为了更好地服务股骨头坏死患者,青岛医院开展股骨头坏死普查普治活动,活动由原专家骨科名医联袂会诊,现面向全省寻找股骨头坏死患者。
专家介绍
林彬:手外科资深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医院手外科中心创始人之一,手外科资深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创造了世界数个第一:第一例双手断掌再植、第一例双足趾吻合指动脉移植再造手拇指、第一例指间关节与半关节移植、第一例血管套肌腱移植防黏连等手术。理论渊博、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擅长手足外伤、断指再植、畸形矫治、神经损伤功能重建、颈肩腰腿痛治疗等。为军内外培养了大批手外科、显微外科专业人才。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0多项,著书多部,发表论文60多篇。
宋展昭:院长、骨科首席专家、骨科专业学科带头人。
历任解放军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军、济南军区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书3部,论文40多篇,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和成果奖。从事骨科医疗专业近40年,具有深厚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擅长颈椎、脊柱、椎间盘、椎管狭窄、骨盆、四肢骨及关节置换等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手术以“高、精、快”著称。是海军、济南军区、山东半岛和青岛市著名的骨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