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南开大学医学院赴川智医企业实践调研队,医院,围绕人工智能在现实医学事业上的发展与应用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调研,以了解新兴技术在基层医疗上的发展现状和智能医学未来的发展战略趋势,探究智能医学的科研创新方向。
座谈会上,医院周劲松副院长首先对医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据悉,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采用了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以及预约系统来加强临床各科室数据共享,同时将新兴技术应用于远程会诊、三维重建、消毒品追踪等领域,为医疗治疗与就诊服务提供有效技术支持。此外,医院十分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借助智能化设备和系统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的就诊服务质量。
随后,医院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医院应用较多的新技术,例如心电图自动诊断、基本医学影像的初过滤、中医智能化数据库,以及部分高新智能设备,例如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3D动态步态分析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同时,医生们也提出了新兴技术在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例如影像诊断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工作,高新的设备往往过于昂贵而难以派上用场等。上肢科副主任王小芃认为,“人工智能在医学上的应用应该更加‘接地气’”。他还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经历,提出了一些智能设备可以优化的细节问题,建议队员们从细节着手,做出更能满足医生需求、真正服务广大患者的产品。
座谈会后,实践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据负责青少年脊柱侧弯治疗的康复治疗师张桂铭介绍,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发病率高,其检测方式主要是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但体格检查并不能完全筛查出所有患者。因此,他认为,基于大数据检测脊柱侧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即不通过影像学检查,只是通过扫描得到相应指标即可实现快速筛查。随后,许越护士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平衡测量仪、步态分析仪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高新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
通过本次调研,队员们对智能医学在医疗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当前智能医学发展遇到的问题,以及临床医生对智能医疗的实际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前,在医学智能化高速发展的节点上,队员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的现实需求,明确了自身的努力方向。
文字图片
南医赴川智医企业实践调研队
编辑
颜硕
审核
郭昕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