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医、三分养
术后康复要重视
骨折后一定要会养
上肢骨折包括: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肱骨骨折(含肱骨近端、肱骨干和肱骨髁部骨折)、尺桡骨骨折、腕骨骨折和手部骨折等。
很多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感觉很好,尽管出院时医生反复告知复查和锻炼事宜,但很多病人并不理解医生医嘱的重要性,按时随访当成了耳旁风,到出了问题了才想起来复查,可惜悔之晚矣。
不听医生的嘱托,没有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所以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其中肘关节僵直于伸直位时,不能梳头、不能吃饭,后果严重。
所谓“七分靠医,三分靠养”,“养”,可理解为术后的营养的摄入、肢体的功能康复、锻炼等。
术后锻炼包括两个方面
肌肉收缩
锻炼
术后早期(1周以内),由于伤口疼痛,关节的活动困难,此时,患者应加强上肢肌肉组织在不活动关节情况下的收缩锻炼。
这种收缩锻炼可防止肌肉组织废用性萎缩,促进肌肉组织血液循环,预防水肿形成和促进水肿的消退,防止血栓形成。
术后中、后期(术后1周以后),应开始进行除了固定的关节、或医生交代不能活动的关节以外所有能活动关节的伸、屈锻炼,这种肌肉收缩带动的关节的活动使肌肉组织的活动效率大大提高,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水肿的效果更强。
肌肉收缩锻炼的频率:每次10-20分钟,每天活动的次数不限,以不疲劳为主。
锻炼
关节功能
肌肉的收缩锻炼是维持肌肉的动力,而关节的功能是完成上肢精细动作的枢纽。如果由于术后怕疼,造成关节长期不活动而僵硬,后果严重,肢体就成了没有用处的废用肢体。术后早期(一周以内),在口服止痛药物,或有康复科医生指导的情况下,经手术医生同意,应尽量早期进行未手术固定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如肱骨干骨折,术后应尽早进行肩关节和肘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对于距离手术较远部位的关节,比如腕关节和手部的小关节,术后麻醉失效后即可立即进行活动。术后1周后,骨折临近部位的关节应尽量开始进行伸屈功能锻炼。锻炼方法:关节伸屈活动时,每次活动应伸、屈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大范围,而不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反复多次的活动,这种小范围内反复的活动是没有意义的。每次活动锻炼均应该使活动范围有所增加。每天锻炼的频率:每次20-30分钟,每天不少于3-6次。
医院进行随访
无论患者自己在家自行锻炼效果如何,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无法保证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些患者还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发生各种不良并发症,严重的可能会危及患者的肢体功能甚至生命。因此,术后按照医嘱医院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安全的锻炼、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尽早进行及时的处理非常重要,不可忽视。毕竟,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文章来源:医院创伤骨科
副主任医师孟国林
推荐阅读:
骨折后吃什么好得快
如何防护骨折?
科普
手脱臼怎么办详解四种方法
寒冬腊月手脚冰凉怎么办?
“倒刺”虽小,处理不好会出大问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APP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