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成功为一名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院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空白,为患者解决大难题的同时,节约了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真正实现了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多方救治均未果生理心理双压力
沈阿姨今年64岁,是黑龙江哈尔滨人,由于年纪渐长,腰部在久坐、劳累、受凉后经常出现困痛、酸胀,成了腰腿疼的老病号。沈阿姨说:“为了治腰腿疼,看了很多医生,做过针灸、推拿、牵引、中药等,都不管用。这老毛病一累了就犯,医院早就建议做手术,可是一提手术自己心里就打退堂鼓”。沈阿姨的病情突然加重,是从月前开始的。据沈阿姨回忆,突然感觉腰部向右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的不能下地。这次发病在家卧床休息了十来天仍不见好转,起先以为是劳累过度所致,不料休息后疼痛未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考虑到外地医疗费用较高,便决定回到家乡治疗。
在家人的陪同下,医院进行MRI检查,结果示腰椎间盘突出。经卧床、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症状虽有好转,但春节期间腰腿疼痛再次发作,逐步加剧,疼痛让她每天不能平卧,只能俯跪在床上,无法入睡,并且出现了会阴区麻木,频繁的想去厕所,但去了厕所又没有大小便,给沈阿姨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严重影响了沈阿姨的情绪和生活质量。后经朋友介绍,沈阿姨与家人来到了医院就诊。
小孔解决大问题实现费用与效果双赢
得知情况,医院骨科张云奇副主任医师带领邢成亮主治医师对沈阿姨进行了细致的查体、评估并完善了相关检查。结果显示L5/S1(腰5、骶1)虽然只是一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却导致了两个神经根受压,并且伴有椎间孔狭窄及第五腰椎横突肥大。基于沈阿姨目前的病情,常规的治疗方案是进行开放式手术,但此方法不仅对病人损伤大,而且费用需4-5万。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能达到很好的疗效,又能节约医疗费用呢?张云奇副主任医师组织科室全体人员一起讨论治疗方案,最后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椎间孔镜”为沈阿姨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这种手术方法只需在局麻下进行,不仅对患者创伤小,切口只有7毫米左右,而且能节约一大笔费用,只是对术者的要求极高。为使手术达到最好的效果,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张云奇副主任医师立即组织全科医生召开术前讨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微创手术方案及术后康复计划并组建微创手术小組,择日为沈女士用椎间孔镜实施脊柱微创手术。
多科室协作谋定而动“一招制胜”
2月15日,在副院长、骨科主任刘仁政指导下,由张云奇副主任医师主刀,在主治医师邢成亮、麻醉科张华臣主任医师、手术室同仁们的协助下,为沈阿姨实施了椎间孔镜下微创手术。手术仅开7毫米的切口。术中,沈阿姨一直保持清醒状态,张医生一直与沈阿姨保持良好的交流,及时询问并知晓沈阿姨下肢感觉和活动的情况。手术结束后,沈阿姨做举腿抬高训练时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这简直太神奇了!我的腰不疼了,我的腿也不麻不疼啦!”术后第二天查房时,医护人员让沈阿姨带着腰围尝试下床行走。沈阿姨非常惊喜的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可以下床走路,你们骨科的医生太棒了!
目前,沈阿姨即将出院。由于实施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手术费用仅花费1万余元,相比以往的开放式手术,减少了三分之二多的医疗费用,且手术效果非常好。沈阿姨的家人在感激不尽的同时,竖起大拇指为我院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一心为了人民健康的良好医德医风点赞。张云奇副主任医师表示:“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椎间孔镜技术切口小于1㎝,基本不留疤痕;创伤小,经皮穿刺进入,不剥离深部组织,不破坏骨性结构和脊柱稳定性;出血少,几乎不出血;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3-4小时即可下地活动,花费少,手术选用局麻,不需输血和内固定,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特别是对传统手术术后再复发病人,运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翻修治疗,不仅可避免“开大刀”,更可以避免打钉内固定,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患者脊柱正常的运动功能,椎间孔镜技术不失是当今造福百姓的先进脊柱微创技术。”
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自由贸易港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三亚旅游、度假、就医。医院作为三亚市“医养康”的先行者,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建设“魅力海南”的要求,努力成为一所高标准、“国际范儿”的医院。此次骨外科成功开展椎间孔镜微创技术,医院外科在微创治疗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标志着我院医疗服务进入了精准医疗的新阶段。
作者
责任编辑:郭曦子凡
扫描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