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西郊骨科
医院骨科
骨科在线
骨科疾病
创伤骨科
骨科手术

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

??????

一、概念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NGU),又称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一种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但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感染的性传播性疾病。女性患者不仅有尿道炎症,而且还有宫颈炎等生殖道炎症,因此,仅称之为尿道炎显得不够确切,而将其称为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nonspecificgenitalinfection,NSGI)。

二、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

我们先看一组数字:

年31个省市共报告7种性病例。

年我国7种性病病种构成比

性病名称

NGU

淋病

尖锐

湿疣

梅毒

生殖器疱疹

软下疳

LGV

合计

病例数

构成比(%)

35.03

29.19

21.21

9.93

4.48

0.10

0.05

.00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NGU)目前在欧美国家已超过淋病跃居性传播疾病之首位,在我国的病例也日渐增多,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NGU及其并发症,如不孕不育、附睾炎、盆腔炎等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在促进HIV感染传播中的作用也十分引人注目。

NGU是美国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每年约有25万~30万新发病例。英国城市中NGU感染率,普通诊所为2.6%~12%,终止妊娠诊所为28%。美国普通人群流行率为5%,核心人群流行率达20%。

(一)年龄

在性活跃人群,年龄越小感染NGU的危险越大。低年龄尤其是小于20岁是NGU的高危因素。HiltunenBack等调查了例NGU患者,15~19岁年龄组流行率最高,女性为16%,男性为14%,在20~24岁、25~29岁两个年龄组,流行率明显降低。Hillis等用回顾性定群设计评价例女性NGU复发的危险因素,发现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小于15岁的女性54%复发,15~19岁的女性30%复发,与30~44岁年龄组相比,小于15岁女性复发危险增加8倍,15~19岁增加5倍,20~25岁增加2倍。

(二)性别

女性的CT感染率高于男性。低龄女性是NGU发病的高危因素,这可能与西方国家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有关。Vuylsteke等在比利时名被研究的女中学生中(平均年龄17岁)进行调查,首次性交的平均年龄是16岁,52%的学生报告至少已有过一次性交行为,而非计划性怀孕的比例相当高,证明其未采取安全避孕措施。在性活跃妇女中NGU流行率为1.4%。相对于年长者,年轻女性更容易延迟就诊,因而更容易引起NGU感染的并发症如盆腔炎。所以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女性的性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种族

在英国Coventry居民中进行调查,NGU流行率最高的群体是15~19岁黑人女性和20~24岁黑人男性,单变量分析结果,男性患NGU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黑种人,相对危险度为10.4,P0.。在美国旧金山青少年中,白种人的NGU流行率为/10万,黑种人的NGU流行率为/10万,黑种人的相对危险度为。黑人女性比白人女性更容易复发。

(四)避孕措施

服避孕药或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CT、UU感染明显增多,原因可能是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的刺激作用,促进了CT、UU在宫颈上皮细胞的生长。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可增加宫颈异位的发生,使该部位感染CT、UU的机会增多。使用安全套对性传播感染有极大的预防作用,HiltunenBack等进行的调查中,NGU妇女59%报告服避孕药或用宫内节育器,无感染者使用率为42%;感染者在可能感染阶段使用安全套者为12%,为无感染妇女使用率的一半。

(五)活动

多个性伴不仅是NGU也是其它性传播疾病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Hiltunen等调查NGU感染者中32%男性和14%女性报告在近12月内有5个或以上性伴,这个比例远高于未感染者。据调查问卷,61%男性和39%女性从偶然性伴感染NGU,37%男性和61%女性从固定性伴感染NGU。许多患者尽管有症状,仍然有性活动。因此在性传播疾病临床工作中有必要了解患者的性伴数,将多性伴者作为安全性行为咨询的目标人群。

(六)合并淋病感染

合并感染在性传播疾病中常见,其中淋病与NGU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淋病患者CT阳性检出率增高。试验研究表明,淋球菌的存在使CT在宫颈上皮细胞内的复制能力提高倍。Batteiger等报道74例CT复发,34例合并淋病,其中47%前后为同一血清型。故推测淋球菌有激活CT的作用,并促使CT复发。

(七)其他因素

Dowe等报告单身女性比已婚或同居者感染率高,分别为41%、27%,OR=,P=。怀孕史、未婚、阴道冲洗有报道是NGU感染的危险因素。

三、病原体

年英国泌尿生殖医学学会(AGUM)修订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疗规范》中的“病原学”部分指出:本病40~50%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引起,20~30%由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ticm,UU)引起,尚有10%~20%由阴道毛滴虫、白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生殖支原体、腺病毒和类杆菌等微生物引起。但NGU不包括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产碱杆菌等引起的尿道炎。这些细菌也可偶然引起尿道的炎症,但一般不是通过性途径传染的。

因此,NGU并不是除外淋菌的一切微生物引起的尿道炎,它也有一定的病原体组成,其中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尤其是沙眼衣原体。

(一)衣原体

本世纪40年代发现沙眼衣原体是沙眼的病原,随后又发现它是性传播和围产期感染的主要病原。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有独特发育周期、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其特征是①含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②独特的发育周期,二分裂方式繁殖;③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④含有核蛋白体;⑤多种抗生素能抑制其生长。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仅少数致病。其中引起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鸟类传播致病)。

沙眼衣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大属微生物。它能通过细菌滤器,行细胞内寄生。衣原体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有特殊的发育周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结构,一种为始体(initialbody)(繁殖型),呈圆形或卵圆形,另一种为原体(elementarybody)(感染型),呈球形。在它的生活周期中有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大量始体和原体聚集在细胞内称之为包涵体。

衣原体可接种于6~8日龄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并能使小鼠致病,能在许多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株例如Hela-,BHK-21、McCoy等细胞中培养并生长良好。

衣原体有三种抗原,即属特异性抗原、种特异抗原和型特异抗原。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衣原体属(Chlamydia)分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和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两种。

沙眼衣原体有三个生物变种: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LGV)、沙眼生物变种、鼠生物变种。沙眼生物变种又可分A~K十五个血清型,A、B、Ba、C四种血清型引起沙眼,D~K十一种血清型引起尿道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直肠炎、宫颈炎、输卵管炎、Reiter病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盆腔炎、肝周炎。LGV可分L1、L2、L3三个血清型,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可见它们的血清型不同,引起的疾病相差甚远。

D~K十一种血清型(D、Da、E、F、G、Ga、H、I、La、J、K):Ga型仅在有症状的男性中检出率14%(与男性尿痛有关),而在有症状的女性中仅检出1%,远远低于男性,且在女性中发现变种。

K型与女性分泌物有关,检出率0.45%。

无症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妇女92%是E型。

F型则多见于有症状的妇女,变异的F型也主要感染女性上生殖道。

同性恋的肛门感染以D、G型发病率为高,F型感染产生的症状少,炎症也轻。

在黑人中,D型在男性尿道中少见,Ia型多见,Ia型也见于黑人女性宫颈。大约5%的新生儿在分娩时已被衣原体感染。

最常见D、E、F三型,国外占73%,国内占79.54%,这三型虽检出率高,但与临床上是否有症状尚难联系。F型感染出现临床症状者86.21%,有并发症者占82.76%,迁延不愈者占94.23%,E型感染率居首,但有症状者占43.4%,并发症占31.25%,迁延不愈者者41.30%。

(二)支原体

支原体(Mycoplasm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有80余种,与人类有关的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M.Pneumonie,Mp)、人型支原体(M.hominis,Mh)、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和生殖器支原体(M.genitalium,Mg),前者主要引起肺炎,且也认为与NGU有关,后三者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有人研究,NGU患者中解脲支原体分离的阳性率比正常人群对照组高,且患者血液中有解脲支原体抗体出现,但在正常人尿道中有时也有解脲支原体,故认为其致病性与血清型有关。在患者尿道中分离出的血清4型比正常对照组高一倍。

解脲支原体目前分14个血清型基本已被公认,但是仍存在有交叉反应性,还不能同时很明确地区别解脲脲原体所有14个血清型菌株。14个血清型分两群:生物群1或称Parvo(17kDa多肽)1、3、6、14型。该型又进一步称细小脲原体(Ureaplasma.Parvum,Up),分为3个亚型;生物群2或称T(16kDa和17kDa多肽)2、4、5、7、8、9、10、11、12型和13型(16kDa多肽)。各型与疾病的关系尚在研究中。致病性报道不完全一致,初步推测第一群四个型中,1型、混合型(1、3/14)、3/14型为最多,以前两型出现症状最明显,而3/14隐性携带较多见,所以非淋菌性尿道炎可能由1型或1,3/14混合型引起。

另外,也有研究证实,与性传播疾病密切相关的支原体还有:穿通支原体(M.penetrans,Mpe)、梨支原体(M.pirun,Mpi)和发酵支原体(Mycoplasmafermentaus,Mf)等。

近年来,又发现了引起人们







































鐧介
鍚$編鑾徃涔宠啅娌荤櫧鐧滈鏁堟灉濡備綍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jh.com/gkjb/31.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