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热的《延禧攻略》,上周末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一如当年的甄嬛传,延禧攻略与如懿传的同期热播,再一次引爆了大众对清宫戏的热情。不知道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没有有抽空刷剧呢?
延禧攻略虽然出自以拍“狗血剧”闻名的于正之手,但出人意料的是,它剧情紧凑、剧本扎实,既有“爽剧”的特点,又有着颇具格局的历史视野,俨然是于正的“翻身之作”。
而说到延禧攻略广受赞誉的“历史细节”,有一点与我们骨科医生密切相关,那就是:剧中根据史实,想象和拓展了乾隆皇帝的五阿哥永琪(没错,就是还珠格格里那位永琪)的病死。
那么,五阿哥的死跟骨科究竟有什么关系?剧中对他死因的想象又是否合理呢?下面就请各位骨科老师们拿出你们的专业知识,跟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孩子,然而一生中他最为中意的,除了富察皇后所生的两位嫡子,可能就是五阿哥永琪了。富察皇后的两个嫡子都没能活过成年,因此,永琪也是乾隆诸多有幸活到成年的皇子中最受皇帝喜爱的那一个。
乾隆喜爱永琪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这个小伙子武功高强,娴习弓马;还博学多才,精通满蒙汉三语,尤其擅长天文算法;人品高尚贵重,曾亲自把乾隆从火场里背出来。乾隆对他非常看好,根据相关史料分析,如果不是他早逝,他有很大概率会继承大统。
然而,永琪却在二十五岁时猝然薨逝,对于他死亡的原因,清史中的记录只说他患了“附骨疮”、因为“不得溃”而死,至于他得的这个“附骨疮”到底对应着什么病,各类资料上有的说是骨髓炎,有的说是骨结核,而且都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没有人敢下定论。
从现在的情况看,史书上的这个“附骨疮”应该是“附骨疽”的讹称,当时中医上的“附骨疽”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大概一切伴有骨头疼痛、红肿、性状改变的病症都被对应成了此病。
不过史料上未有关于永琪有咳疾的记载,且骨结核一般不会致命,永琪因骨病而死,很大概率并非死于骨结核,而是骨髓炎。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中的“永琪”词条皆称其因骨结核病逝,很可能是错误的
娴习骑射的五阿哥,常年在马背上摸爬滚打,有很大的概率因外伤等原因患上骨髓炎。而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骨髓炎引起的感染往往是致命的。
当然,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能杀死人的也不仅仅是感染。永琪染病后一直卧床,静脉血栓脱落也很有可能导致他的死亡。只不过,史料有限,永琪的遗骸也被永久埋在了现在的密云水库下面,现在我们已经很难知道他究竟死于何种原因了。
显然,《延禧攻略》对于这一段史实进行了颇具想象力的拓展。
在延禧攻略中,五阿哥生病的起因,是被火药炸伤了髋部。
当五阿哥的髋关节被火药炸开之后,被破坏的骨骼直接暴露在外面有菌的环境中,引发细菌感染,发生化脓性骨髓炎。而且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且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常喜欢抱团组队,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阻塞血管,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这样一来,更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
由此可见,五阿哥大概是患上了火器导致的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
古代还没有抗生素,虽说历史上有关公刮骨疗毒的先例,但毕竟当时的麻醉术和清创技术都不发达,所以得了这种病大概率无法根治。
但所幸的是电视剧里的五阿哥身体比较健壮,衣食无忧的他免疫力也高,又得到精心的照料,扛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急性感染期,使得髋关节的脓液和坏死组织,慢慢渗出,肉芽组织填充伤口,伤口也暂时愈合,进入慢性感染期,即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但是,由于慢性骨髓炎造成了关节存有死骨,给五阿哥留下了跛行的后遗症。在最后一集中,叶天士为了治疗五阿哥的跛行,试图使用水蛭清创,清理伤口上的腐肉。结果遭人暗算,水蛭被换成了毒虫,五阿哥当场身亡。
不过如果大开脑洞的话,五阿哥当场身亡也可能与毒虫无关。而是反复发作的慢性骨髓炎趁着五阿哥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出现炎症的急性发作,使得化脓性细菌扩散全身,导致他患上了脓毒血症,进而引起死亡。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还是在电视剧里,五阿哥得的都不算什么大病,放到现在,即使不是分分钟就治好了,也绝对不至于致命。
古代的御医虽然看起来十分高大上,但翻看古代皇室成员的夭折率和病死率,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那么大的神通。借助现代医疗技术和现代药物,现代一个普通的村医可能就比那些太医做得更好。所以,看完了这些古装剧,我们应该由衷的赞叹现代医学,感恩科技与文明的进步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光明!
大蹦驴x脏辫少年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