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西郊骨科
医院骨科
骨科在线
骨科疾病
创伤骨科
骨科手术

西梅不是梅探索西梅ldquo三变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69081.html

入驻阿图什市阿湖乡阿热买里村后,自治区总工会驻村工作队按照“支部引领、工作队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积极探索“着眼长远求‘大变’、西梅苗圃求‘善变’、林下兼种植求‘多变’”的西梅“三变”改革试验路子,把杨树苗圃变成西梅苗圃,不断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阿米娜·塔西买买提报道

着眼长远求“大变”

自去年开始,自治区总工会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杜建刚一直盘算着:如何把村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走出“破冰”之旅?

于是,工作队把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改变农民传统种植小麦、玉米的生产模式。

工作队队员与村民一起挖树苗。

工作队针对当地土质、气候进一步考察,发现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西梅。年4月,工作队与村“两委”决定试种西梅。为了更好地种植西梅,工作队来到伽师县西梅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吸取经验。9月,试种的西梅和林下农作物收益良好,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工作队与村“两委”商量决定将西梅作为村集体增收的新渠道。

好的产业就是要达到让村民脱贫不返贫的目的。种植西梅,既优化了生态,又可在植树过程中,让贫困户以工代赈,增加收入。有了这一打算后,工作队结合村里实际,计划在村集体土地发展种植西梅经济林34亩,打造精品西梅果园。

杜建刚说:“目前,阿湖乡利用村集体土地种植只有我们村,3年后按照保守算每亩收入元,村集体经济将超25万元。”

村集体土地种植的树苗与低矮农作物。

西梅苗圃求“善变”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今年,阿热买里村计划整村退出深度贫困村,户人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要达到5万元,因此,工作队和村“两委”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村集体土地,把杨树苗圃变成西梅苗圃,让村民种上自己的“摇钱树”,实现稳定脱贫。

3月29日一大早,阿热买里村村民库尔班·塔吉来到工作队说:“听说村集体土地要重新开垦,我太高兴了。工作队到村后,为村子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应该更努力。现在集体土地是4年前种的杨树苗,没有什么经济效益,我们打算把它们卖掉,换成西梅苗圃。我还专门从阿湖乡托万买里村学了嫁接技术呢!”

工作队队员与村民一起学习嫁接。

“90年代,我们阿湖乡也种过西梅,但因缺乏专业种植知识,最终没能形成规模。通过这些年的学习,我收获不少,我想把我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村集体经济中,让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库尔班高兴地说。

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后,算了一笔账:4年前,村里种了7亩、近2万棵杨树苗圃,按照现在每棵1元计算,收入近2万元。如果改种成西梅苗圃,7亩地可种3万棵,3年后按照每棵8元计算,收入可达24万元。这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村民帮助栽种西梅苗。

今年85岁高龄的村民吐尔洪·尼亚孜,指着村里闲置的几亩村集体土地说:“由于这些地碱性大,一直没有合理利用起来,核桃种植收益也不明显,靠传统种植提高村民收入难度大。这几天,我看工作队队员和村民一起种地,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听到村集体土地改造的消息,自愿来帮忙的村民一个接着一个,人群中72岁高龄的村民来海提·卡依力也加入到干活的队伍中,他不断提醒着村民挖树坑的标准,埋树苗注意事项。“我们村土地有限,有限的土地我们更应该合理地利用起来。工作队带领我们致富,我们必须支持!”来海提说。

村民在整理树苗。

林下兼种植求“多变”

为进一步提高特色林果业经济效益,工作队结合本村气候干燥、沙质土地等特点,利用村集体34亩土地,打造“林果产业示范基地”。于是,工作队购买了棵西梅、鸡血李等果树苗,林下种植一些市场需求量大、易销售、耐储存的低矮经济类作物,如西瓜、甜瓜、南瓜、萝卜等,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民齐心协力栽种低矮经济作物。

“利用好荒地,种植经济效益好的果树和农作物,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在脱贫攻坚路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等到瓜果飘香时,我们还会召集村民开现场会,用事实说话,让更多的村民看到效益,转变观念,把土地高效利用起来,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杜建刚说道。

通过西梅“三变”,工作队使村里的闲置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自治体系更加完善。现在,村里的34亩西梅由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管理,还聘请了村里的贫困户为帮工,带动当地就业脱贫。同时,工作队把人心和人力凝聚在一起,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对增收更有信心了。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编辑/杨凤

责任编辑/陈大庆

推荐阅读

“法兰西”“恐龙蛋”,看西梅“兄妹”如何助力增收?

这个春天,“党建+”播种新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quantijh.com/gkss/4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