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叔按:昨天的日更本想好好写一下,结果由于时间仓促,我的状态也不太好,文章表达的不够充分,还有错别字,需要重新编校一下。本来只想整编昨天那篇,可转念一想,如果有的家长确实需要借鉴,还得看4篇文章,有些分散,于是乎,索性把前几篇汇总在一起吧,方便大家参考。
01早上,与往常一样给女儿做各种收拾,岳父母回老家了,我和她妈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小孩有些没心没肺,最疼她的姥姥,这几天没有出现,她似乎也不太关心,才不管这些呢,有吃有玩就行。
看着活蹦乱跳,已经有15月大的小家伙,我却有点高兴不起来,不知道一会等待她的会是什么?会不会是一道“枷锁”,而且还是一整年的“枷锁”呢?
简直不敢想象,这对于已经能跑会跳的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而对于带娃到今天,从出生到走路,好不容易熬到可以松一口气的家长们来说,又将意味着什么……
一句话,心情复杂。
医院的路上,我心里默念三宝加持,同时脑海里不断思维着这几天发生的一切……
有些突然,也有些蹊跷。
02女儿比常人家的小孩走路要早一些,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摇摇晃晃的开始学走路了。
听别人说,走路太早不好,应该多爬一爬。
可是,她哪里听你的呢,让她爬偏不爬,就喜欢走路,慢慢的我们也不去管她了。
在一周岁多的时候,我岳父在观察了其他同龄小朋友的腿型之后,发现对比之下,女儿的腿似乎“不直溜”,有些内八字。走起路来有些摇晃,脚尖内扣。
他就很担心是不是腿有问题。
开始我们也并不在意,因为网上查过资料说,小孩的腿开始是会有些o型腿,慢慢长大了也就好了。
岳父是个十分心细的人,一直挂念这事,医院查一查,拍个片子,如果没有问题也就放心了,万一有问题,越早当然越好。
想想老人家说的也有道理,于是今年4月初,我们就带着小家伙到浦东某儿童医学中心看医生。
谁知,第一次看病经历就不顺畅……
03最开始,我们挂的是骨科普通门诊医生。
医生没怎么检查,直接让拍片。拍片子的时候,孩子哭闹的厉害,我跟她妈上下其手才能按住她,技术员也没有怎么指导,就让我们使劲按牢,感觉还没准备好,告诉我们已经拍好了。
可能每天面对这些哭闹的小孩,技术员显得有些不耐烦。
等拍完片,给医生看,结果这个医生的回答让我们哭笑不得。
“这个片子拍的好像有些歪,是不是啊?(我哪里知道,你是医生俺不是)好像比正常值高一些,要是你们不放心,可以隔三个月再来拍一下看看,或者挂个专家号再给看看。”
在模凌两可的回答中,我们想,与万一有问题拖延了治疗时机相比,再选择专家看一下比较靠谱。
然后就想把片子冲洗出来,结果为了取一个片子,又是一顿折腾,流程乱的一塌糊涂,至今我也没拿到这个片子,这期间还对拍片技术员生起过嗔恨心,这是题外话,此处不表了。
后来,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医院的某专家号。
谁知道,这个专家更让我们失望了……
04其实在女儿40多天的时候,在常规的体检中,我们是做过髋关节检查的,采用的方式是超声波检查。当时医生说没事,所以我们就没有再注意小孩走路“内八”这件事。
为此,太太还跟我嘀咕,后面还是应该继续检查,早一点发现问题,早一点治疗,孩子和大人都少受一点罪。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既然已经挂到专家号了,咱还是看看专家怎么说吧。
检查流程又得走一遍,和上次相比,我们显然有了经验。
首先,一定要问清楚医生在拍片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其次,在拍片的时候,千万不能着急,看孩子哭闹的厉害,感觉心疼,就想着赶紧拍完算了,髋关节以及骨头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影像诊断,拍摄的体位非常重要,一定要和技师多沟通,要摆的准、拍的正才行,如果拍不好,就很容易误诊(后面还会讲,为什么这很重要。)
拍完片子继续排队,在狭小的空间,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且容易让人焦躁的氛围。
不一会,一位患者和值班医生吵了起来,估计是为了排队位置问题吧,不知道是公有理,还是婆有理,一顿大声吵,让排队中百无聊赖的看客,仿佛看话剧般,一下子精神了起来。
经过英特尔时间等,等等等等~之后,终于轮到我们了。
小家伙这么活泼,不仅能走带跑,就是爬楼梯都不在话下了,这么健康、皮实的小孩,一定没问题的!
我心里想。
05“你们的小孩要做手术”
这位专家面无表情的说到。
“什么?手术?”
我和她妈面面相觑,有些蒙圈。
完全没有想到节奏啊!
“她这个髋关节缝隙一个28,一个32,超过了正常值。可以保守治疗,微创手术、打2个月石膏,再绑10个月复位支架。”
专家用鼠标在电脑上的片子上,划拉着什么东西,然后出来一堆数字。
我们既看不清,也看不懂。
如果不做结果会怎么样?
小孩长大后可能会髋关节疼痛。
做手术有什么风险?
可能会股骨头坏死。
手术时间呢?
微创手术15分钟左右做好,住院1-2天,全麻。
费用多少钱?
单手术费元,不算其他。
她这个算严重嘛?
右边的严重一些,左边还算可以。
你可以确诊吗?
确定!
这位专家笃定的回答。
如果你们确定要手术的话,我现在就给你们安排床位。这种病越早治疗越好,错过18个月,以后只能做大手术了。
专家麻利的说到。
他自始至终也没有看孩子一眼,也没有提到要给孩子检查一下,然后留下一个助理的电话,说住院的话联系住院部护士就可以。
就酱,一个“高效率”的诊断到此结束。
刚才在诊室看见其他带支架的小孩,我还送上了怜惜的目光,转眼间,怎么忽然就轮到我们头上了呢,说无常就无常了?
脑海里出现一个被捆绑成一个小青蛙似的小孩,大声哭喊着,好像在说,你们为什么剥夺我的自由?!我才不是你们的娃儿!
我们只能含泪安抚:乖,粑粑麻麻都是为你好哇~
06必须承认,面对某儿童医学中心的这个专家结论,我和太太有些措手不及,几乎没有什么心里准备。
在这么短短几分钟里,就让我们拿出要让小孩做手术的决定,我们都觉得太冒然了。
当这位医生问要不要帮我们先定好病床的时候,我看了太太一眼,说要么还是先预订一下吧,万一真的需要住院,估计床位也比较紧张,如果不住再取消?
太太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医生看我们比较犹豫,就说:
给你们预约单,如果确定了打电话告诉护士,可以马山安排手术。
就这样,我们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走出了医生办公室。
因为第一次没有取到x光片,这次我们长了教训,赶紧去拍片室取片,结果还是晚了一步,前台预约的护士已经下班了。
按医院规定,没有预约,第二天就不能拿片,然而再拖下去就是五一小长假了,在这种心情下,当然是越早拿到片子越好,医院还要重新再拍片,费时费力,并且经常拍x射线对小孩也不太好。
太太下定决心说,明天无论如何也要拿到片子!
(问诊小贴士:医院拿片子需要预约,如果下午看诊,以防万一,拍完片子后,就赶紧缴费、登记预约取片,否则看完医生,预约登记那里早下班了,通常他们下班比医生要早一些。)
07第二天一早,医院,趁着人比较少,护士医生心情还没“很糟糕”的时候,去说说看。
我走到护士台那,就像老朋友那样打招呼,套套近乎。
人家被我的热情搞的有些不自然,等听清来意后,我还是吃了闭门羹,说要提前预约。
如果现在预约,那就要五一后才能拿到片子了,不行,时间太长了,我就这样回去,估计太太也不会饶过我。
我软泡硬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护士后来说,要不你找拍片的医生说说看吧。
拍片的医生人还不错,趁着拍片的人还不多,就爽快的给把片子打印了出来。我拿到片子如释重负,赶紧给太太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小家伙的“透明照”
08拿到片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医院,更资深的专家进一步的确诊。
我们淘宝买个东西还需要货比三家,何况是医疗大事呢。
问题来了,医院那么多,究竟选择哪家的哪位大夫呢?
还是求助于万能的朋友圈吧。
在4月27日20:10分,我发了下面一条信息到朋友圈:
同时,对于有可能有医疗资源的朋友,单独发出了求助信息。
短短时间内,收到了很多的回复,我简单罗列一下供应大家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陈健/智康:上海医院(闵行区);
紫霞仙子/王亚泉/智茜/智康:医院;
小镇漫步:医院,静安区北京西路弄24号,小儿骨科专家,王隼医生;
康:医院;
庄老师:六院、九院;
觉妮:医院(长宁区剑河路号)/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骨科(杨浦区腾越路号附近)(感谢您连地图位置都发过来了);
裘裘:医院儿骨科王晓林医生;
张立伯伯:医院张菁医生;
小饼干:医院骨科主任陈晓东;
草:前医院主任医师赵黎(感谢还托关系把片子先给复旦附属儿科景延辉医生在线看诊了,景医生回复:髋臼角偏大一点,不一定要做手术。)
鲍总/王露医生:六院骨科。
非常感谢上述朋友热心的推荐!(如有遗漏的,还请多包涵)
通过朋友们的推荐,以及“好大夫”评价打分等综合因素,可以看出医院的儿童骨科是比较不错的,推荐指数最高。其次是六院,这与好大夫排名相差不大。
医院范围,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选哪位医生了。
09朋友们热心推荐的医生我们都查了一下,各方面比较下来,最终锁定三位候选医生,他们都出自医院,分别是:
1、赵黎(原医院儿童骨科主任医师)
2、沈品泉
3、张菁
在选医生之前,我先介绍下就医的逻辑:
医院,都会有自己强项科室。这些看家本领是一代,甚至几代人医学工作者大量的心血积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得来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众多病患在痛苦中实践过来的。
另外,从互联网思维来说,大数据的样本要足够多,那么试错经验也足够多,反过来,随着数据样本的进一步增多和重复出错率的降低,诊断的精确度与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反而会增高。
在医院的科室被数据验证是强项后,那么就是如何在科室里筛选医生了。
从众多数据中,我依次最看重下面三项数据:
1、诊治病人数;
2、推荐指数(网上与朋友综合);
3、好评度;
没有大数据样本的支持,后面的参考就变得失去意义,1万个诊治,好评度90%,也比10个诊治,好评度%要好的太多,不是吗?
所以,选择时候一定要理性、客观,毕竟,医院的好科室,就有了30%的希望,而再选对靠谱的医生,剩下50%也就有了,至于剩下的20%就交给运气吧。
10我们必须感谢评价制度,这一(相对)公平的算法,可以通过医院和医生,
与此同时我也知道,这并不是绝对的公平,对于很多兢兢业业的医生来说,从问诊到手术,已经非常辛苦,走下手术台,脱下白大褂,早已累到不行,如果我们再苛责他们经常在线答疑解惑,不一定显示,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医生。
这些数据也只是我们参照的一个坐标罢了,还请大家不要执着。
好了,昨天说到,我们在三位专家中进行选择。因为各种因缘吧,或者出差,或者挂不上号。
最终,我们选择了赵黎主任,也是挂号费最高的医生,元的挂号费。
赵主任是前医院儿科骨科主任医师,后来不知为何,创办了自己的医疗机构——英华儿童骨科集团。
我和赵主任素未平生,单就逻辑上来说,医院是一个综合运作的机构,并不是说你的诊治水平很高就可以自立门户,需要软硬件的结合,你才能进行诊断、治疗。
反过来说,如果你已经自立门户,那至少说明,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医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积淀,医院这个依赖度很高的体制机构。
从这个方面说,我觉得赵黎医生的水平,怎么来说在上海都属于上等水平了。
其次,从全国医疗资源来说,上海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如果在上海名列前茅,那么,在全国领域基本可以排在前10之内。
再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供需是衡量公平的一项重要法则,如果需求紧俏,价格必然上涨。反之,如果价格不菲,也一定程度说明,供求失衡,这位专家的市场价值,理应不会偏差太多。
最后,从成本角度来说,你的成本是放弃的最大价值,如果我冒然做手术,那么孩子的治疗和养护,无意将会让整个家庭来买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手术费只是小头,更大的部分则是,为了康复,整个家庭为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与这些成本相比较,挂号费就只占很小的比例了。
之所以啰嗦这么多,只为说明:
1、医生最宝贵的是他的经验;
2、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最好的医生,汲取他的经验;
3、这个经验是有成本的,但相比于综合成本来说,这个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4、诊断很重要,盲目的治疗是不可取。
就这样,我们最后选择赵黎主任为诊治医生,尽管他的挂号费最贵,为元人民币。但我跟太太说,如果诊断认为,小孩的确有问题,那么我们也没啥可说了,该怎么治怎么治;如果没有问题,那最好不过。
所以,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综合来看,貌似不便宜,但其实并不贵,不是吗?
相关文章:《医院长啥样?城堡里看病堪比迪斯尼。》
11“这就是一正常小孩!”
赵主任在看过影像、检查过身体以及看过小家伙的走姿之后,给了我们一个确定的答复。
虽然这句话,是我们从看诊以来,最想听到的一句话,但当它真的从医生嘴巴里飘出来的时候,我们反而有些不大相信似的。
赵主任好像看懂了我们的表情,身材魁梧的他微笑着给我们讲解到:
x射线随着拍摄者与测量者身姿的不同,所得到的数据是不一定的,相差一定的范围都可能出现,就像我们的影子,角度的些许变化,他所呈现的就是不一样的结果。
这就需要结合她的影像、年龄、体征等综合判断。从这些元素来说,你们家的小孩就是一个正常的小孩。
“好比一岁的小孩不会说话,我们说他是正常的,如果超过2岁还不会说话,那可能就不太正常了。从你们家的这个岁数来说,这个影像是正常的范围。”
那为什么另外一个医生说她的数值不正常呢?
赵主任笑了笑说,每一位医生得到数值可能都不一定相同噢。
说到这里,他还拿起一把特别的尺子,在片子上给我们演示,是如何测量角度的。
“如果我把尺子这样放一下,就是28,我稍微再提高一点点就变成了30,这就看医生是怎么测量了。”
看网上说,有髋关节脱位的宝宝臀纹不对称,我们的小孩臀纹正常吗?
“通过臀纹判断是否髋关节脱位并不准确,有的小孩完全正常,但是脱位的,也有不对称,但并不脱位的,不能一概而论。”
“不管怎么说,从我的角度看,你们家小孩都是正常的。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在半年后再拍个片子随访一下,但就目前来说,真的没问题”
赵主任非常肯定的说到。
听到这里,我们才真正的松了口气:
幸好、幸亏、幸运!
12事至如此,想必大家都清楚了,这是差点被误诊的一起“小儿髋关节脱位”案例。
最好的结果就是没问题,最好的心情就是“虚惊一场”。
在赵主任整个问诊过程中,他始终有问必答,耐心解释,直到你没有任何疑问为止。
我们检查和沟通时间大约15-20分钟左右,医院的3-4倍左右。顺便说一觉,在候诊的时候,我们也遇到有的家长也是在某儿童医学中心做的手术,当初医生让做就直接做了,然后打石膏、带支架。后来觉得不放心,打听到这边诊治。
结果赵主任说支架不用带了,让小孩自己恢复就可以。进去的时候小家伙还是“钢铁侠”,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蜘蛛侠”,别提多开心了。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说有病不治,也并非说那些让做手术的医生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而想说的是,于医生而言,做一个手术,可能治疗感冒发烧一样简单,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一年多的煎熬,还请慎重。
如果必须要做,也请耐心解释一下,我相信,只要你想说,三言两语也可以说的清楚和明白的。(赵主任在讲解的时候还使用了髋关节模型道具,这个很直观形象,简短几句就把问题说明白了。)
对于家长而言,有病不能乱投医,乱投医的结果就是,后面更乱。多做一些功课,很重要。
我们遇到一对家长,孩子都带支架几个月了,居然连孩子的髋关节脱臼尺寸都不知道,说医生让做就做呗。
……
再次感谢,在此过程中的各位亲朋好友的慰问、关心、推荐,感谢赵主任的医疗团队,故事讲完了,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ovr
如果您觉得老李写的还不错
感动不如行动,欣赏不如赞赏
欢迎您
分享到朋友圈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