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度。
“万山凋敝黯无华,四面嘶鸣晃树杈。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今天是大雪节气,为迎接大雪节气的到来,各地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习俗,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大雪节气的风俗习惯。
《三礼义宗》记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大雪,是相对于小雪节气而言的,意味着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更大,气温比小雪更低,地面上可能会有积雪出现,但并非指降雪量一定很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大雪节气有:“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的说法。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大雪三候
一候鹖鴠不鸣
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虎始交
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七宜
一宜保暖
冬属阴,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宜健脚
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宜多饮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毫升。
四宜调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运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五宜通风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六宜粥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七宜早睡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
大雪如何养生
衣
睡觉要穿得薄外出要穿得艳
很多人怕冷,冬天睡觉总爱多穿些衣服入眠。其实人在睡眠时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若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各器官得到休息。若和衣而眠,会妨碍皮肤正常“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厚被子也会感到寒冷。
寒冷季节,人们往往戴风雪帽或用围巾裹头,以致视听不灵,走路时最好穿上颜色鲜艳(最好是黄色)的衣服、雨衣,打鲜艳的伞,要时刻注意出行安全,尤其雾、雨和雪天更要特别注意,以保证人身安全。
食
大雪进补对症适量
阳虚体质的人其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经常感冒、心悸胸闷、口淡不渴等,此类人群可吃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如羊肉、虾、韭菜、胡桃肉等,而鸭肉、香蕉、黄瓜、梨、绿豆、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
若是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大便燥结、夜里易出汗、睡眠不好等阴虚者,则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类如山药、百合以及甲鱼、黄鳝、泥鳅、淡水鱼、鸽子等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住
慎防电暖用品小心引发火灾
天冷家中的空调、电热取暖器等家用电器使用频繁,如果疏于管理,易引发火灾。使用电器进行取暖时,记得不能多个家用电器合用一个插座;一些家用电器不能长时间使用,如电热毯,否则容易使绝缘层烧坏;电热取暖器附近不能放置可燃物;若长时间外出一定要切断室内所有电源。
冰冻天气家中的水管很容易破裂。专业人士提醒要及时给室内外裸露的水管“穿衣戴帽”,做好防御措施。对室外的水管等用水设施,可使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进行包扎保温,并做好防潮绝水处理;对于室内的管道则最好关紧阳台、厨房、卫生间以及所有朝北房间的窗户,以保证室内温度;
行
出行速度放缓最好穿软底鞋
尽量穿软底、平底或胶底棉皮鞋,最好不穿硬底或容易打滑的鞋,冬天的鞋掌最好不要钉铁掌。
走冰雪路面时,一定要放慢步伐,迈小步行走,脚落地时应前脚掌先落地,身体要前倾。带小孩外出时应注意让孩子尽量少跑,容易滑倒。老人最好结伴出行,或拄个拐杖。
大雪习俗
习俗一:大雪腌肉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的风俗之一就是腌肉。“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是到了大雪节气期间,会发现许多居民的门口、窗台都挂上了腌肉、香肠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海鲜,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原料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大雪腌肉的习俗从何而来?这和鞭炮的来历一样,跟年兽有关。“年”是长着尖角的凶猛怪兽,长年深居海底,但每到除夕,都会爬上岸来伤人。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户,于是想出了将肉食品腌制存放的方法,新鲜的蔬菜则是用风干的办法保存。
习俗二:喝红薯粥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本草纲目》有:“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说法。现代医学认为,红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同时红薯可有效地防止钙流失。此外,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刺激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大雪节气喝完热乎乎的红薯粥,既美味又健康。
习俗三:观河捕鱼大雪时节,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由于气温越来越低,很多河流逐渐出现了封冻现象,人们可以在岸上欣赏封河风光。同时大雪时节也是捕获乌鱼的好时节。俗谚“小雪小到,大雪大到”是指从小雪时节,乌鱼群就慢慢进入台湾海峡,到了大雪时节因为天气越来越冷,乌鱼群沿水温线向南回游,汇集的乌鱼也越来越多,整个台湾西部沿海都可以捕获乌鱼,产量非常高。
习俗四:大雪进补时至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不要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要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的食物。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适合用鸭、鱼温补;北方气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如果天气持续干燥,还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润的食物,以起到“灭火器”的作用,防止身体上火。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医院
更多骨病难题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