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广传媒消息(记者张颖)一些老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走一段路就会出现一侧或双侧的小腿肚疼,必须歇歇再走,以致一段路程中要停下来休息数次。这种症状常被认为是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其实这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征兆,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专家提醒:发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后不能不当回事,医院检查,进行有效干预,经过诊治,很多人可以好转。
下肢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
下肢动脉硬化发病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劳等,有些人做彩超时可以发现血管有些狭窄,这种狭窄程度一般不超过50%。再进一步,就会发展为间歇性跛行。“走到一定距离就疼,比如有的患者走米就开始疼,坐下歇一会儿就不疼了,然后接着走,又是走了米之后开始疼。”区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曹道白音告诉记者,随着病变的进展,血管管腔越来越狭窄,当血流供应不能满足肢体运动对氧和营养的需求时,肌肉的酸性代谢产物就会使小腿产生酸痛的感觉,使患者被迫停下休息。当活动停止,代谢废物被血流带走、清除,疼痛感就会消失,促使患者继续行走。这种情况反复出现。
病变的发展使间歇性跛行的距离越来越短,需要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就会表现为休息时疼痛也不能缓解,不能再继续走路,这就是静息痛。”曹道白音表示,这时腿的颜色发暗,温度偏凉,甚至有可能出现破溃。静息痛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必须尽快治疗。
当患肢皮肤血液灌注连最基本的新陈代谢都无法满足时,轻微的损伤组织无法修复,坏死区域不断增大,最终将导致肢体坏疽、坏死。这个阶段患者可能面临截肢。
与骨关节病的区别
间歇性跛行,一般都是行走固定距离开始疼,歇一歇就能缓解。有些患者是早上起来腿疼,活动开了不疼,这种情况就可以肯定不是下肢动脉硬化,可能是骨关节病或者筋膜问题。
如何检查、治疗
“患者来门诊检查,医生会先看腿部颜色是否有变化,温度是否正常,摸摸患者的足背脉搏、脚部脉搏。根据外观和脉搏强弱,再进一步检查,就是做腿部彩超,如果确实有狭窄,还要做血管CT,了解狭窄程度、总体情况,需要治疗的情况下再做造影,了解狭窄血管的长度等状况。”曹道白音说,如果发现得早,只有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会建议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有症状的情况下,血管扩张的药就要开始服用了。“吸烟对病情影响很大,患者必须戒烟。”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运动需求、跛行距离,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早期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扩张,如果扩张病变很严重还可以做支架,如果情况严重,闭塞有很长一段,不能做支架,也可以做人工血管转流。现在介入方法损伤小,许多问题都能解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