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20~50岁的人群,以男性居多。病人多在弯腰搬重物时或突然闪腰时发病,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
哪些因素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1、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退变是根本原因。椎间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生退变,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
2、损伤。
积累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本病与职业有一定关系,司机及重体力劳动者因长时间坐位或负荷过重易造成椎间盘退变。
3、妊娠。
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压力,增加了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4、遗传因素。
小于20岁的青少年病人中约有32%有阳性家族史。
5、发育异常。
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使下腰椎承受异常应力,会增加椎间盘的损害。
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腰痛。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者有腰痛症状,腰痛的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刺激了窦椎神经纤维。
2、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疼痛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背。
3、马尾综合征。
马尾神经受压,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4、腰椎侧凸。
是一种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5、腰部活动受限。
几乎所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6、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按压椎旁1cm处有沿坐骨神经的放射痛;有腰部骶棘肌痉挛者,使腰部固定于强迫体位。
7、神经系统表现。
部分位置痛、触觉减退;肌力下降;反射异常。
注意事项
初次发病者需注意发病后应严格卧床休息3周左右,而后带腰围逐步下地活动,并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及牵引、理疗等;恢复后仍需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长期伏案工作者需注意保持良好坐姿;在适宜强度下,加强腰背部肌肉训练,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需弯腰捡拾物品时,最好采用屈膝下蹲的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医院是上海市卫生局根据“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医院”的既定方针,经卫生部审核批准成立的,医院。医院在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骨创伤、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治疗和康复领域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
推荐专家: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怎样治白癫风白癜风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