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策的特点:
目标确定性
环境条件约束性
方案可选择性
决策的风险性
二、决策理论诞生于20世纪中期,属于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三、巴纳德和斯特恩最早把决策理论引入管理理论
四、西蒙和马奇发展巴纳德理论,创立决策理论
五、简述:西蒙创立决策理论要点?
A: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组织系统,组织成员的第一决策,是应否加入组织
B: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C:创立了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原则的新理论。(西蒙认为用最大化原则,择优需要三个条件:①有全部的备选方案②每个备选方案所产生的后果都十分清楚,决策者有无限的估算能力③对所有备选方案的结果,能按好坏顺序排列)
D:决策时既重视数字模型、计算机技术等定量分析法,又重视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E:决策不是一瞬间而是包括收集材料,拟出备选方案、选择方案等一系列过程。
六、决策的地位和作用: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七、正确决策的特征:
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决策就是选择方案);
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追求是最有可能的优化效应。
八、按决策的对象内容分类(或决策活动表现形式分类)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①按决策评价准则分类:最优标准;满意标准;合理标准
②按范围分类:战略决策;战术决策
③按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类:肯定性;非肯定性;风险性
④按依据分类:经验,科学
⑤按性质不同分类: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性。(这种划分方式是美国学者路斯和莱伐提出的)
⑥按决策问题所面临的对象不同分类:非对抗型,对抗型(又称对策或竞争型决策)
九、信息是决策的物质基础
十、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做出的估计,是联系未来和过去的桥梁
十一、有关活动方法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法:
2.政策指导矩阵
十二、集体决策的方法:
①头脑风暴法(奥斯本)
原则:
1、无批评;2、建议越多越好;
3、鼓励大家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越好;
4、可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他更具有说服力。
②名义小组技术;各成员互不讨论,独立思考。
③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
十三、肯定型决策:保本点分析法(保本点分析法实例、保本点分析法推广和应用)
风险决策型(随机型):
1、表解法;
2、图例法(决策树,1决策树的一般形式;2单级决策树解题程序;3风险型决策多级解决问题)
不肯定型决策:
1、乐观法则(大中取大、最大原则);
2、悲观法则(大中取小);3、乐观系数法则;
4、最小最大的后悔值;5、最大平均效益原则
十四、风险型决策的因素包括:
1、决策目标;2、行动法案;
3、自然状态;4、自然状态概率;
5、各种行动方案在某种状况下的损益值
十五、决策可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以及两者结合的决策方法
十六、确立决策目标的要求及步骤是:
1、根据问题改进可能性,确定决策目标
2、检查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决策目标必须包含三个要求:①必须使单一的;②决策目标应具有实现期限,规定目标的数量和界限;③决策的约束条件及弹性(用于界定目标是否完全实现))
十七、决策的程序:
1发现问题;
2确立决策目标(使决策的前提);
3拟定备选方案(使决策的基础,头脑风暴法就是用召开畅谈会的方法取得方案,会议人数6~10人);
4方案的评价和选定(领导使最终决策者);
5决策方案的执行和反馈;
6搜集信息(是决策的准备阶段,也是发现决策问题的起始阶段);
7设计方案和分析评估;
8实验实证和实施方案。
十八、决策的基本原则:
1、信息原则;
2、可行性原则;{1经济可行性;2技术可行性};
3、系统原则{在决策时应注重四个方面:1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求得整体目标最优;2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3强调系统原则};
4、对比择优原则;
5、柔性原则;
6、集体决策原则{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又称科学可行原则或科学民族原则};
7、反馈原则。
十九、预测的步骤:
1.提出课题和任务;
2.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3.建立预测模型;
4.确定预测方法;
5.评定预测结果;
6.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二十、预测的作用:
1.帮助我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肯定性,是对未来的无知降到最低。
2.是计划的预期目标可能的周期环境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
3.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好了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