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基础医医院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
年7月10日,来自基础医学院的34名同学,在北医院的妥善安排下,正式开始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医院老师根据同学们的专业情况,将34名同学分为11个小组,结合同学们的专业与个人意愿为每个小组量身定制了针对临床、口腔、基础、医学实验等专业的实践安排,包括手术观摩、康复中心临床体验、病房临床带教、社区卫生服务站临床实践等在内的丰富实践内容。实践过程中,医院根据同学们每天的反馈及时调整实践方案,为同学们提供了最优的实践条件。
康复中心
国际医疗部
国际医疗部诊室
观摩手术
社区卫生服务站
医院天井
在7月14日下午,医院的贾斌院长,同时作为我们94级的校友,以大师兄的身份与同学们亲切交谈,给予真诚寄语:鼓励同学们在学医、为人的路上,坚持学习,敢于发言;开拓系统思维、创新思维;不要沉迷手机,多读书、多游历、多运动;把目光放长远,利用大学开放而自由的环境充实自己。
在医院的精心安排、各位医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在短短五天的实践中收获良多,在每一天实践结束后,同学们都分享了自己的记录和感想(节选):
在实践活动的起点,也就是第一天的上午,我们初步了医院的概况、历史、规模和它“仁术仁心,为医为民”的精神。医院,它在发展道路上所面对的艰难险阻,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但是,德尔康尼坚持十年如一日,奉献着“高品质、高水准、个体化“的医疗服务。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推动着。我们作为医学院的一名学生,未来中国医学事业的栋梁,也当怀有这样一颗赤诚之心,才能将医学发展至新的高度。
第三天在医学影像科的实践,让我切身的体会了,医生这一职业的忙碌与辛苦。在早上八点我们到医学影像科报到的时候,等待检查的患者还不多。借着这一空闲的机会,老师为我们依次讲解了X光、CT、超声和磁共振的原理与特点。之后上午9点多时,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我们小组三人被分配到不同的检查室协助医生。我去的是X光室,这里一共有4位医生,两台机器。为保证患者能够及时检查,不需等待过久,两台机器都被启动,轮流、不间断的工作着。医生们两两合作,通知病人、换版、放版、采集数据、整理结果……即使如此,门外等待的患者依然很多。直到10点多,等待检查的人数才不再增加,开始慢慢减少。医生们也终于有短暂的休息时间。但很快又有新的检查单从住院部送了过来,新一轮的忙碌又开始了。
患者的等待是对医生最有力的督促。医生这一职业的辛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负责。因为要对病人负责,所以在为最后一位病人做完检查之前,不能休息;因为要对自己负责,所以每一份经自己手而出的报告都要认真仔细,不愧对一身白衣。
——15级基础医学董迎月
来到德尔康尼进行实习的第一天,上午先医院的基本信息并医院,下午则进入了实习的正题。
我们组第一天的实习内容是在位于二层国际医疗部的区域参观中医门诊。首先帮助申海蒂医生整理了三伏贴的药品,并跟随医生参观了中药房。在中药房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前所未见的中药饮片,诸如龟壳、贝母、龙骨之类,甚至还有幸尝到了黄连和甘草。这之后,便观摩了王莒生院长的门诊。王院长的诊疗过程和讲解过程都非常有特点,比如,她是一边号脉一边观看病人以往药方的,想必是为了进行回顾、印证和循序渐进。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她的诊疗不单单从疾病出发,更是常常说到了关于患者生活习惯的问题。她说,“上道治国、中道治人、下道治病,专家便至少是要做到中道。”由于有充分的时间与患者交流(大概每个病人20分钟),医患关系也非常融洽,医院所难以达到的。
——15级临床医学李珂璇
实践的第二天来到了口腔科和放射科,顿时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口腔科见习了拔牙、洗牙、补牙等一系列口腔操作,在放射科了解了X射线成像和CT的基本原理并对X光片有了简单初步的认识,加深了自己对系解和头解知识的掌握,而且记录了一些案例。同时今天的实践让我反思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过于零散,有只见树木不见泰山之感,无论是纵向联系还是横向比较,均没有做到,更别提融汇感通。在放射科,我看到刘主任在填写检查报告时,复制粘贴疾病库中记载的影像特点,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修改。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收集整理病例库的必要性,既可对比记忆又方便使用。
今天还有幸见到党耕町教授写的几个病例,和其他医师所记载的相比,党教授记录的患者体征尤其长。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世间有如此多的疾病,而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又有不同的症状,相似的症状又有可能由不同的疾病所引起。理论上来说,对患者症状的认识越精确,越有可能从潜在的疾病集里排除干扰性的疾病选项,从而正确判断出患者发患疾病。而要想掌握区分不同的疾病,尤其是症状相似的疾病,不采取对比记忆的方法,恐怕很难真正掌握。这就一方面需要我们整理一份属于自己的病例库,另一方面需要阅读一定量的课外读物,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从而让自己能够拥有上帝视角。联想到自己修的经济学双学位,虽然在双学位上花费的学习时间低于自己用在第一专业上的时间,但由于在课下积极阅读社科类的读物,自己反而对社科类学科掌握得更为透彻,而自己所掌握的本专业知识还只是汪洋大海里一个个孤立的小岛,尚未连成一片大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令人羞愧难当。
——15级口腔医学马珂楠
在实践的第二天我们去了骨一区,上午跟着田医生一起查房,询问每个病人的病情,与他们做好沟通,这是很新奇的一次体验,医院,从来没有见过临床上的医生如何与卧床的病人沟通,所以这次让我看到了医生,面对病人时表现出的耐心和细心体会到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联系。空余时间里田医生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医疗上的无菌操作和许多概念,虽然以前学过,但是真正在实践中看到还是会觉得更加具体真实。之后我们分别帮忙护士更换床单,观看她们如何给病人输液。下午的时候我们和医生护士进行了深入有效的交流,他们教给我们很多,今天过得很开心,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历。
——15级医学实验李家奇
实践的第二天主要是参观了一整天的骨4病房,分为早上的护理和下午的医疗两个方面。首先,医院的护理的医院对比,真的是有极大的优势和特色,德尔康尼的护理也是我今天感受最深的一部分。八点跟着护理老师查房,一进门就和每间房的病人打招呼,并不是谁谁谁,多少床这样官方的称呼,而是大爷,早上吃东西了吗?感觉怎么样?这样就像邻里一样的亲切而热情。然后事无巨细的询问每位患者的感觉和查看病情,接着就是挂液体换药,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我跟着一位老师从八点到十一点几乎没有停下空闲的时候,记得最深刻的是,病房里有一位以前是大夫的老奶奶看见我跟着老师实习,就和我说要跟着这位老师好好学,多学多看,最重要就是学习这位老师对待病人的态度和热情,一点都不嫌麻烦的给病人交代需要注意的事情,哪怕是即将出院的病人都交代的全面清楚,我觉得能够得到病人这么高度的赞扬,德尔康尼护理的理念也是我们日后在从医的生涯应该铭记和坚持的,对待病人如家人春风一般温暖也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下午是医疗的实习,因为老师们都上手术去了,我就自己申请去看病例去了,发现骨科的病人大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疾病也以膝关节和髋关节为主。总之今天非常忙碌但又很充实。
——15级临床医学徐菱忆
在实践的第三天,我们上午参观了康复中心,体验了许许多多的运动疗法和理疗等设备,例如电疗磁疗等等,还检测了自己的平衡性,力量以及脚部的情况,大家都觉得康复真的特别的有意思而且特别的重要。下午去跟着各位老师们进行骨科门诊,从老师看诊间隙的言传身教中,我们体悟到了身为一个医生的情怀,医院创业之初的艰难起步和现在德尔康尼的蒸蒸日上互相对比,显示出了大家的辛勤汗水。同时在脊柱外科方面我们还学习了一些锻炼保健的方法,大家也从老师的精湛的医术中发现了外科的有趣之处。
——15级临床医学赵贤
实践的第三天上午我们来到骨科门诊,进入了骨质疏松科室的张主任的诊室。这里的门诊与三院有很大区别,没有系统叫号,一切都统一由一位医疗事务助理管理,也没有拥挤的候诊室,大家都在大厅的沙发上有序地等待医生的诊室空出来。这个科室一个上午接诊了12名患者,每位患者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问诊时间,从问诊到查体到审片,不管对象是是9岁的孩子还是70多岁的奶奶,张主任给人最大的印象是态度亲切友好,临床经验丰富。从医二十年的他,诊室书架上放的是外文文献,为了外地病人能回家报销重新为病人写病历,和手术后的病人长期招聘网站运营白癜风胶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